苎麻织物的刺痒感是由苎麻纤维的性质决定的。苎麻纤维与棉、羊毛纤维相比,具有较高的干湿强度(约为棉的2倍,羊毛的5倍),其断裂伸长率较小,但杨氏模量较大,以上特性决定了苎麻纤维的刚性大,纤维硬而挺,纺纱加捻过程中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差,较为松散,纱线毛羽较多。其单位面积内织物的毛羽比棉多得多。而织物刺痒感是指织物表面由毛羽与皮肤接触及机械作用引起的感觉,这些机械作用越大,刺痒感越严重。刺痒感的强弱又取决于纤维末端与皮肤间接触点压强的大小,压强越大刺痒感越大,反之则小。刺痒感也与毛羽长度及截面积大小有关。通过上述机理分析,造成对人体产生刺痒感的原因是织物表面那些粗硬而又繁多的毛羽,因此解决毛羽问题是解决刺痒感的关键所在。目前,苎麻织物的刺痒和手感问题常采用纤维素酶处理、化学及机械整理等方法解决。实践证明,通过烧毛、丝光可使毛羽大大减少,有利于解决刺痒感。如果再通过软化剂处理并以机械作用与之配合,可使毛羽由原来的直立状而变化成卷曲状,使毛羽末端不能与人体产生接触,从而达到减轻刺痒感的目的。
软化工艺:织物→软化处理→水洗→酸洗(中和)→机械摩擦。
工艺配方:软化剂20-40g/L,温度40℃,时间20min。水洗浴比1∶40,温度40℃。酸中和用HAc(98%)1-2mL/L。机械摩擦30min,在转笼式烘干机内进行。软化处理及水洗、酸中和都在Q113绳状染色机内进行。
软化处理后再进行柔软处理。柔软处理处方:柔软剂A-100(含硅柔软剂)5g/L,浴比1∶15,40℃处理10min。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