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蛋白纤维研究与发展,源自于1935年意大利的SNIA公司和英国的Coutaulds公司,目的是为了人工制造出更精美、更高档的仿真丝纤维。但是当时仅利用牛乳中2.9%的蛋白质作为制取牛奶纤维的原料,不仅成本高,且制造出的纤维性能与天然真丝相比,差距很大,强度太低,没有使用价值。直到1956年,随着合成纤维的产生和发展,日本东洋纺公司发明了用牛乳蛋白溶液与丙烯腈聚合物共混、共聚、接枝的方法,开发了类似于真丝结构的新型牛奶长丝,并于1969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商品名为Chino,产品定位是手术缝合线。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牛奶纤维,如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纺织大学与三枪集团、上海金山石化、黑龙江蛋白纤维研究所、山西炭纤维厂等都在这方面有所努力。当时,对蛋白质接枝共聚的各项研究工作是出于对合成纤维的改性、废料的综合利用,希望制取一种手感和性能都优于合成纤维的仿真丝纤维。由于制造纤维的工艺流程复杂,技术条件有限,加之国家食品供应紧缺,不能采用牛乳作为蛋白质纤维的原材料,所以再生制造纤维被淡化。
到上世纪90年代,化学纤维分类更加细化,并向着差别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人们不仅要求纤维手感柔软、光泽柔和、色泽亮丽,更要具有吸湿透气、保湿滋润、抗菌抑菌、防紫外线等功能,而且便于洗涤、容易打理等。上海正家牛奶丝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的牛奶蛋白纤维,使中国人体
牛奶纤维制品验穿牛奶的感觉成为可能。该纤维中含有大量动物蛋白的氨基酸,具有良好的亲肤特性,纤维性能和品种可根据需要调整,具有极好的加工性能。
1995年上海三枪集团曾进口日本产牛奶蛋白纤维,当时的上海商检局(现更名为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就接触到这种新型纤维,但缺乏对其相应的检测手段。随即,该局的技术人员立项研究,制定了《牛奶纤维化学性能和鉴别方法》,成为我国最早有能力鉴别牛奶蛋白纤维的国家检测机构。2002年7月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将该方法升级为行业标准:SHCIQH0003-2001《牛奶纤维纺织品定性检验方法》,该标准成为国内检测机构对牛奶蛋白纤维唯一定性检验方法。据悉,该行业标准近日已通过国家评审,不久又将升级为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