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水印花特别是转印印花技术的出现,似乎为解决印染行业实现污水零排放带来一线曙光。因为转印印花属于气相反应,不依靠水为介质,也就没有或很少有废水排放问题。但是,转印印花技术的“致命伤”是它不能用于天然纤维织物。在人们追求回归自然的大环境下,转移印花的局限性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最近,雪豹精细化工研究所工程师童湘的一项发明,找到了解决转印印花不能对天然织物进行印花的钥匙。近日,记者采访了童湘。
记者:为了解决天然纤维织物的转移印花问题,十几年里,国内外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是天然纤维不容易“留住”分散染料的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童湘:国内外已经有过不少人用改性、搭桥、涂膜的方法进行天然纤维升华转移印花的尝试,但都因为着色率差、泳移(迁移)、色牢度不能达到要求而无奈放弃。因此,如何解决着色率、色牢度、迁移问题将是成败之关键。我们研制的“前处理剂”,扩大了转移印花范围,现在的技术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天然纤维“通吃”。
记者:你们是通过什么办法解决的?
童湘:我们研制的“前处理剂”另辟蹊径,解决了毛、丝绸等天然纤维不能进行热转移印花问题。我们称为“天然纤维转移印花固色调节剂”,通俗的称之为“架桥剂”。它在天然纤维和染料之间架起一个“桥梁”,通过化学键和纤维组合,实现了高分子官能团的共聚、交联,进而解决了天然纤维转移印花的技术问题。
记者:升华转移印花通过加热的方法,使受热成气态的分散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织物,达到着色目的。这在涤纶上已经实现。但把它用于天然纤维织物上,如何解决受热碳化的问题?
童湘:为了适应无水印染工艺操作,我们将“前处理剂”制成以水为主体的分散体系(乳液)。它是聚电解质(高分子电解质)多钟多单体共聚物,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中的反应功能材料,其反应性通过高分子官能团的共聚、交联而起到作用。与毛、丝绸进行升华转移印花中,助剂与纤维表面发生化学键反应,高分子与高分子之间形成交联,调节两个单体的比例,提高了织物的耐热性。
记者:目前你们开发的“前处理剂”有多少种?产量如何?
童湘:2006年5月,在江苏雪豹日化公司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的“天然纤维转移印花固色调节剂研制组”。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的“前处理剂”有81个配方,可以根据客户 不同要求提供产品,年产量3600多吨,目前正在扩大生产规模,在2010年5月将形成 30000吨/年的生产能力。
记者:下一步你们是如何打算的?
童湘:我们将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前处理剂”的应用范围。如在皮革、木材上进行转移印花的尝试,这个市场前景很广阔。
用零排放的升华转移印花法(无水印花)逐步取代传统的有水印花,从湿法印染逐步向干法印染过度,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需要通盘考虑材料、工艺、设备等诸多因素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等方面的问题。但是,这将毫无疑问地成为印染行业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