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4. 2 插肩袖
(1)插肩袖基本原理(图21)
图21 插肩袖基本原理
简单一片袖与衣身肩部分割的部分合并而成插肩袖。一片袖的袖山与衣身肩部分割的部分合并时有两种情况(图22):第一种是当袖山和衣身部分的原袖窿完全重合而合并时,在肩缝处出现肩省,该袖型属于合体插肩袖,在袖窿处的运动余量基本没有加大;第二种是当袖山和衣身部分的原袖窿留有空隙量而合并时,在肩缝处无肩省,该袖型属加入运动余量插肩袖或称宽松插肩袖。
图22 插肩袖运动量配置
(2)插肩袖合体因素
合体插肩袖的插肩线可以起到塑造背部肩胛骨凸起造型和胸前肩头部位凹面造型的作用。通过合并前胸和背部省量,改变插肩线弧度而达到肩部前后合体之目的(图23)。合体插肩袖在袖肘前曲量的处理与一片袖处理相同,也可以做分割袖,把弯曲量转移到分割缝中。
图23 插肩袖结构及其运动量
(3)插肩袖前伸影响因素
通过插肩线的改变,插肩袖可以变化为半插肩袖、育克插肩袖、落肩插肩袖、覆肩插肩袖等,其完美的肩部造型是硬朗和柔和的结合(图24)。
图24 插肩袖分割线功能及变化形式
这些分割线在衣身和袖管上形成了优美的线条分割,加强了服装的外观设计效果,而且与衣身和袖身中原有的省线和分割线相结合,装饰性和功能性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打破了衣身和袖身设计的固有模式,开辟了结构设计和款式设计的新方向。
3. 5 解决极限运动问题(高功能袖)
竞技运动时所穿的服装阻力越小越好。通过分析知道,上肢在上抬、前伸、肘点前曲时,运动幅度大。考察这3个典型动作,在衣袖设计时,加入适当运动余量,并配合使用弹性面料,达到降低服装阻力之目的。
在考虑衣袖的运动功能时,并不是凭感觉来把握和消除牵引,而是要寻求适合各种衣袖的共同原理。上肢在前伸、后伸、上抬运动时,通过改变前、后袖窿阴影部位量的大小来改变前伸、后伸的运动余量,通过加长袖底缝长度,改变衣袖上抬运动量(图25)。此原理在上述袖型(一片袖、连袖、插肩袖、分割袖)中已经阐述,在此也照常成立。下列样板可以看作是上述各种运动的样板处理方法之综合运用。
图25 袖子前后空间配置
3. 5. 1 前圆后连袖
前圆后连袖是袖前片为圆装袖、后片为连袖的一种袖型,图26中阴影部分为运动余量,袖前片在腋下加入了上抬运动量,但穿着时在前面看不到,属平挺、美观的衣袖;后片加入了上抬和前伸运动量,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
图26 前圆后连袖
3. 5. 2 前圆后插袖
人体上肢在前伸时,衣袖会带动衣身向前移动,如果衣身上没有足够的余量,就会出现绷紧现象,从而约束上肢运动;如果余量过大,势必在上肢下落或者不前伸时出现大量的皱褶而影响美观。
我们知道手臂向前的运动幅度大,而向后的运动幅度小,故我们可以设计前片圆装袖,后片插肩袖的前圆后插袖子。该类袖子常用于大衣、西服等有一定运动量且外型美观、端庄的服装。前圆后插袖前片合体,穿着舒适,后片加有余量,便于运动,可以说该袖型是兼具美观与舒适双重性能的袖型之一。
前圆后插袖袖型在分割线处还可加入省量,做出肘点的前弯曲量,这样更合体、舒适(图27)。
图27 前圆后插衣袖
3. 5. 3 前插后连袖
前插后连袖是袖前片为插肩袖、后片为连袖的一种袖型。图28中阴影部分为运动余量,但后片加入的运动余量大于前片,因上肢前伸运动幅度大。该袖型前片属插肩袖风格,后片属连袖风格,均具有良好的运动功能。
4 小结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服装的衣袖设计,可以通过收省、分割、改变纱向、利用弹性面料等方法达到前曲、前伸、上抬运动量设计目的。服装技术人员设计出了一片袖、变化袖、插肩袖、前圆后插袖、多片分割袖等各种各样的袖型。
在掌握了这些衣袖制版技术之后,应根据服装的种类、风格类型决定设计的形式。如西服穿着正式场合,运动幅度不大,用二片袖做出前势、弯势即可,主要取美观、大方造型,运动性能要求其次。又如运动服装要求运动范围大,且属运动休闲风格,故应考虑各方向极限运动角度,设计其分割线,保证有足够的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