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织造条件外,浆纱可织性主要受原纱质量和浆纱工序影响。为了降低经纱织造断头率、提高织造效率、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经纱需通过上浆实现增强、耐磨、保伸和毛羽伏贴。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期望上浆后强力增大一点。但更为重要的应是浆纱过程中尽量减少伸长损失。假如浆纱引起过大的伸长损失,其弹性变差.。这势必抑制其抵抗织造时反复应力作用的能力。随着浆纱毛羽增多.织造时相邻经纱间纠缠倾向增加,在喷气织造时易引起纬纱断头。对提高浆纱可织性来说,浆纱是一至关重要的工序。大约38%的经纱断头是由于浆纱工序造成的。为此,许多研究者从各种角度研究了浆纱工序对浆纱可织性的影响。
浆料质量对浆纱可织性的影响
合适的浆料浸透与被覆是提高浆纱可织性的关键所在。被覆保护浆纱表面免受磨损和伏贴毛羽:浸透不仅提高浆膜与纤维间的结合及阻止纱线结构解体,而且使被覆可*。浆料浸透率优化范围在20%~30%之间,当浸透率超过40%时,浆纱弹性大大降低。当浸透率太低时,浆纱耐磨性差且织造落物多,但当浆料浸透太高时,会导致浆纱脆而硬,容易产生应力疲劳和断裂,甚至于不能进行织造。通过浆料被覆来伏贴毛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用喷气织机织造时。Strauss测试发现,随着浆膜完整度的增大,经纱能更好地承受织造时的摩擦力,浆纱可织性能得到提高。浆纱被覆差且扁平时,易引起织造问题及影响织物质量。当浆料浸透较少,却又主要集中在纱线周围时,限制了其保护浆纱抵抗磨损的能力。
浆膜性能对浆纱可织性的影响
柔韧、延伸性好及均匀的浆膜与纱线表面的粘着性好,可保护纱线抵抗织造时的复合应力。浆膜强度与浆纱可织性间的相关性较小。研究浆膜物理机械性能对浆纱的耐磨性的影响时,必须同时考虑浆料对纱线的粘着性。假如某浆料具有优良的浆膜性能,但其与纱线的粘着力很小时.则当浆膜在承受织造过程中反复弯曲和磨损作用时,会很容易从纱线上脱落下来,这就导致了浆纱的耐磨性能很差。
原纱质量对经纱可织性的影响
上浆率变化对弱纱的增磨率影响很小。尽管浆纱的耐磨性平均值比原纱提高较多,但浆纱后,耐磨次数低于其均值的比例有所增大,这些耐磨性较差的浆纱是经纱断头的潜在来源。纱线中的薄弱纱段不会通过上浆而得到显著的增强。与耐磨性好的纱相比,耐磨性差的纱上浆后,其耐磨性的改善较小。对于捻接纱,与强度较大的捻接接头相比,薄弱捻接接头的浆纱增强率很小。这意味着浆纱工艺不能很好地改善薄弱的捻接接头纱的强度,故其易于在织造时断头。捻接工艺不仅减小了浆纱拉伸强度和耐磨性指标的平均值,还增加了纱的弱环频率。 不同种类的疵点纱线,上浆效果不同。较大疵点获得较大的上浆增强率,归结于其较蓬松。因为较蓬松的结构可吸收更多的浆液,因而获得较高的上浆率和强度。
浆纱工艺参数对浆纱可织性的影响
上浆率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经纱断头率迅速增大。上浆率过小时,纱线不具有抵抗织造时摩擦的能力;过大的上浆率会导致浆纱脆、无弹性,使浆纱在织造时快速产生应力疲劳和断头。超过最佳的上浆率时,不再改善浆纱的耐磨性。 Hari发现,纱线中水分可较大地改善使用淀粉上浆的棉纱性能。这主要是由于纱线中水分改善了浆料的浆膜和粘着性能。 浆纱过程中浆纱的伸长率过大时,不仅会降低浆纱的断裂伸长率,还会增加很多新的弱节,进而导致过多的经纱织造断头。 原纱的圆整度不太好时,低压上浆导致纤维和浆膜表面的圆整度更差,但高压上浆没有降低其纤维和浆膜表面的圆整度。因而,高压上浆不但没有引起纱线扁平,而且上浆均匀。另外,高压上浆后,纤维表面的直径比原纱小,使纱线结构更为紧凑。高的纱线堆砌密度可增加纤维间粘接力,减少内部纤维滑移,进而提高高压上浆纱的可织性。
在同样上浆率的情况下,与低压上浆相比,高压上浆纱的浆膜厚度变薄,但浸透增加。较高的浸透有利于纱线内部纤维间粘接和使浆膜有可*的基础,因而耐磨性得到较大的改善。总之,高压上浆提高了浆纱可织性,是由于均匀的被覆、较大的浸透和较高的纤维堆砌密度。 预湿上浆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上浆技术,其不仅可大大降低粗特棉纱的上浆成本,而且提高了浆纱强度和耐磨性,毛羽大大减少,大大改善了浆纱的可织性。但其提高浆纱可织性的机理尚未完全搞清楚。
来源:中国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