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技术虽然是古老的,但又必须是现代化的,这不仅仅是指具有了现代化的测配色仪器,更重要的体现在配色、染色的彩色现代化管理理念上,以及配色技术的发展趋势必须符合环保节能和更高的色牢度要求,必须坚持人脑控制电脑,电脑测配色只是将信息数字化,并不是配色急速的全部,过分地依赖于电脑,则会出现电脑测配色不灵的假象。而今要做到成品色与标样色的色差在4.5级范围内,人们必须在色彩管理和质量控制上狠下功夫。
一. 配色急速发展的趋势
配色和染色技术在预计的将来,即今后五年至十年的时间内,在环保、节能、和更高色牢度的严厉情势下,专业发展的趋势将逐步放弃水溶性染料的着色技术,着色材料的选用将更倾向于疏水性,以及微粒化。疏水性表示着色材料不溶于水,微粒化表示以纳米着色材料进行表面加工,其着色材料的粒径在1000nm以下,一般在50nm至80nm之间。如今着色业的这种发展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苗头。
其坚实的基础是超级分散剂和高效疏水性毛细膨化润湿剂的出现;良好的苗头是这些专门可适于纳米着色材料粒子的着色已在照相写真、彩色扩印写真及涂料、喷漆工业上有成功的应用。作为纺织染整的同行必须领悟着色技术发展的势头。
二. 着色观念上的转变与控制
1.准确把握染料的上染曲线轨迹
传统的理论,如纳斯脱、朗格缪尔、罗因德利希这三种典型德吸附理论,只给出了等温条件下染料在着色材料和染浴之间浓度分配关系,而缺乏升温条件下,染色过程上色速率的理论,至多给出了应对实际上染曲线德数学模拟的经验方程。这说明实际染色的情况比理论处理后德复杂得多。
2.上染曲线与等温吸附曲线,虽然在数学上属同类,都属于指数型曲线,但两者在染色上的含义完全是两码事。尤其是当着色材料和染色助剂被改变得时候。例如:
a.二醋酯纤维用分散染料染色,其等温吸附一般情况下符合纳斯脱理论,但当染色载体存在时,溶质(分散染料)面对的是3个溶混的溶剂。彼此的分配系数被彻底改变,这个现象还包括许多合成纤维用分散染料染色的场合。
b.酸性条件下,阴离子染料染羊毛、绵纶及阳离子染料染腈纶,一般情况下取决于着色材料在特定位置上的吸附,也就是朗格缪尔等温吸附型。当这些特定部位被填满时,可称纤维中染料分布呈饱和状态。当存在着疏水毛细高效膨化渗透助剂时,原来可达饱和的染料浓度又变得不饱和了,色牢度也大大提高。此时,特定位置不一定可称特定了。
c.纤维素染棉传统的吸附特征时不受特定部位的限制。而取决于可利用孔洞的表面积,这就是罗因德利希的吸附理论。原本也是个不完整的理论,只能用经验方程来表示。现在遇到了纳米材料德着色粒子,由于有极大的比表,以及广泛的与着色材料表面的共价结合。
d.纳米着色材料的突出的优点是:打破了传统染色理论束缚,例如,纳米粒染色不要求从里至外将着色剂填满着色材料,这就解决了传统上要用大量着色剂获得表色色浓度的矛盾,大量节约了着色材料,用量仅需传统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这样着色材料的染色损伤大大减少了;只要着色材料对着色剂具有相对的负电荷性,就可使用纳米着色剂的着色。这样就冲破了三种传统吸附理论的条件所限,可以用纳米着色剂的着色材料,只要是纳米着色剂不必过细的分类对应了,即一种纳米着色剂可用来染棉、毛、丝、麻、头发、特种动物纤维,包括绵纶、腈纶、涤纶、天丝、莫台尔、大豆纤维、牛奶纤维、玻璃纤维、贝壳钮、塑料、金属表面都照染不误。因为形成的都是共价合,目前水溶性染料及大粒子颜料的色牢度问题被彻底解决。
3.面对传统染色理论方面的缺失或目前传统的染色理论远远落后于染色实践的现状,为了应对日益提高的色牢度,色差控制,节能和环保等要求。
来源:中国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