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在我脑海的概念中,是一个为所在单位采集产品(服务)而尽量减少成本支出的工作,不过在工作当中,难道为了价格上的问题而与供应的合作商们展开一番讨价还价的过程真的是必不可少的吗?
我不喜欢压价,这样最终受益的永远不是我们中国的商人,那些黄毛的家伙正在大洋彼岸偷着笑,他们手指头在键盘上敲几个字母,拍几张照片,然后点一下叫什么send的,你看我们国人花多少功夫?学英语,分配任务,联系工厂,报价,确认,打样,寄样,最终有没有单子下来不知道,期间的无用功有多少?
合作的供应商都有一个习惯,报价到一半,都会有一问:小王,你这个目标价格多少?这样的问题,我有的,有时候也不想说,为什么?要是明明做不了的产品,偏往这样价格去靠,然后造成了产品质量问题,甚至造成索赔,责任在谁?我若当初说了这个目标价格,我会感到很大的责任!(这个事情前不久还在公司发生过,只是没在我身上发生而已),客人一甩头,走人了,丢下这些货,问谁去拿钱?人家回去之后还愤愤不平的,发来一封电函说这次带给他很大的损失,要求赔款!◎¥#◎%¥……看看,从人情味上,是人做的嘛,但是没办法,合同摆在那里。
在贸易公司上班,其实还是羡慕实业公司的,他们有自己的产品,有价格优势,换位思考,他们在羡慕贸易公司的人,可以不用在生产车间工作,不用赶货,不用为原料的涨跌而烦恼,不用为一再的跟同行竞争而压低自己的原来价格,只是为了争取能接到那笔订单。这样做下去,企业的发展永远上不了规模,永远也打造不出自己的品牌,对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是不利的!采购压价,到时候责任谁来承担?
退税制度的利弊,已经老生常谈了,其实这样就让贸易公司有更多钻价格的空子来出口,所以对供应商的价格要求也是放在了比较明显的位置,可以说80%考虑的还是价格因素,关于产品,一般打样出来的东西,都是人家打样师傅做的,能差到哪里去,但是最后做大货,要几千几万这样的产品了,总不是老师傅一个人在那里磨蹭了,站在最前线的是工人们,老板不可能那么傻没有跟工人打招呼吧,所谓一分钱一分货,现在的网络这么普及,通讯也发达,暴利产品项目基本找不到了,价格透明的,硬着头皮的,请别做,到时候大家看笑话的主角就是你了。
做产品出口,对于贸易公司的我们要的是双赢,简单的来说是赚老外的钱,这个是宗旨,是不变的方针路线,是为国家赚取外汇的途径,不能给国家、企业创造利润,我们还做什么?
请坚持,请坚守,大家一起改变这种MADE IN CHINA IS CHEAP在老外心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