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这些口罩的防霾功效一直备受质疑,行业的标准和监管也长期缺位。目前已有的职业防护口罩标准,并不适合普通人使用的PM2.5口罩。防霾口罩的市场犹如也被雾霾笼罩,难以让人看清。
销售火爆之下乱象丛生
2012年可被称为“PM2.5口罩元年”。
从当年9月起,严重的空气污染倒逼大众增强呼吸防护意识,PM2.5防护产品走俏市场。其中,口罩成为消费者们选购的热门商品,包括普通无纺布口罩、医用口罩、KN90口罩、N95口罩等。
今年2月20日起一周内,雾霾再次席卷了中国多个城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更是成为“重灾区”,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12期霾预警。防霾产品的销售再度上演火爆场面。
2月28日的淘宝官方数据显示:此前7天防护口罩成交人数增长110%,搜索次数增长207%,有21.7万人购买,成交笔数增长134.7%;空气净化器成交人数增长79.6%,有超过4.6万台被各地淘宝用户买走。
资料显示,中国防尘口罩市场需求从2012年起快速增长,到2013年达25.3亿只,预计到2015年将持续增长到39.2亿。
另一方面,面对市场上花样繁多的PM2.5口罩,普通市民仅仅靠用手摸或眼观是无法进行有效辨别的,它们究竟能起到怎样的过滤效果更是无从得知,而必须在实验室使用仪器方能进行判断。
不少PM2.5口罩也仅仅是在广告中提供了国外某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称该产品过滤效果高达99%,但是这些检测结果并未得到国家相关检验机构的最终验证。
“目前只要是空气净化产品,几乎都会被抢购一空。”一家销售空气净化产品的商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但当下中国对于空气净化产品的消费还不成熟。”
火爆的销售市场再加上行业标准的缺失,给一些不法商家带来了浑水摸鱼的机会。
今年3月2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其联合安徽、上海、重庆、宁波、哈尔滨等地消费者协会(委员会)开展的口罩防护性能比较试验报告,报告显示,37款口罩样品总体防护性能不太理想,只有40%的口罩样品过滤效果较好。
中消协在样品购买过程中发现,目前口罩市场上各种产品鱼龙混杂,概念炒作、以偏概全、虚假宣传等投机行为较多。有的口罩企业将“PM2.5”作为商标(TM),有的企业用口罩中滤片的过滤性能作为口罩的性能进行标注宣传,有些互联网购物平台销售的口罩产品无中文标签。
不过,报告公布之后,类似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只要点开淘宝搜索类似产品,依然可以发现上述投机行为。
PM2.5标准亟待出台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并没有针对PM2.5口罩制定相关的国家标准。而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从源头上遏制乱象,就要从完善行业标准做起。
目前市场上,消费者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N95的口罩,但是N95并非产品名称,而是根据美国NIOSH(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的标准,对颗粒物防护口罩划分的九大种类中的一种。N表示“Non-oil”(不防油性颗粒物),95表示“口罩过滤非油性颗粒物的效率至少达到95%”。
通常非油性颗粒物指的是煤尘、水泥尘、酸雾、微生物等,油性颗粒物包括油烟、油雾、沥青烟等。目前肆虐的雾霾污染中,悬浮颗粒多是非油性的。
中国目前采用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国家强制标准作为防护口罩产品标准。GB2626-2006主要把防颗粒物口罩分为KN和KP两类。借鉴美国标准,KN类口罩就是只能过滤非油性颗粒物,而KP类口罩是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皆可过滤。根据过滤效率不同,又分为90、95、100三个级别,分别代表最低过滤效率为90%、95%和99.97%。举例说,KN95口罩就是指只能过滤非油性颗粒物、最低过滤率为95%的口罩。
值得注意的是,GB2626-2006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分类是“劳动防护用品”,并不属于面向公众的口罩。
既然有了专业的防护口罩的标准,为何还要制定面向公众的民用标准?
有业内人士明确指出,职业防护口罩并不适合所有人佩戴。呼吸道疾病专家钟南山曾公开表示:“网上流传的关于一定要选择N92、N95口罩,是不切实际的。虽然N92、N95口罩可以阻挡PM2.5,但后者密闭性很高,容易造成人体缺氧、头昏脑涨,因此不能长时间戴,不适合在室外工作、活动时佩戴。我们不提倡公众使用。”
3M方面也对类似的观点进行了补充:“专业的防护口罩是为健康成年人设计使用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佩戴。本身患有呼吸道系统疾病的人、老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在选择和佩戴时要谨慎。”
不过,PM2.5口罩标准有望出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抗菌防霾日用口罩》和《抗菌防霾日用无纺口罩》两个标准已获得质监部门的批准备案,将有望升级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标准的出台将有望改变PM2.5口罩标准缺失、乱象迭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