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快走。”去年12月15日,黑龙江省绥芬河市青云市场一楼,在扔给一个俄罗斯游客4个圣诞装饰球,收了10元钱后,摊主赵大婶用一句俄罗斯游客听不懂的中文结束了这笔交易。
绥芬河市,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的边境小城,不仅有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最大口岸,同时也是中国沿边三大陆路口岸之一。
绥芬河市官方数据显示,2000年至今,绥芬河市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已连续十多年占黑龙江省外贸的1/4份额。
2012年,绥芬河市进出口贸易总额85.2亿美元,同比增长21.7%,201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83.3亿美元,同比下降2.3%,其中对俄贸易额接近一半,达40.1亿美元。
在绥芬河市,有东北铁路主干线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以及2条公路通往俄罗斯。而自1992年绥芬河市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以来,边贸一直是这里的关键词。
去年12月,绥芬河市正式被国务院批复为中国首个卢布使用试点市,又让这座边贸小城广受瞩目。
随后在该市采访发现,当中俄边贸变得更开放、更流通时,以往“白菜换坦克”的暴利时代已成过去,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传统边境小城即将面临的边贸转型。
正在变化的边贸生意
位于绥芬河市山城路52号的青云市场,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不仅是绥芬河市最大的对外贸易市场,同时也是中国陆路边境上面积最大、营业额最多、知名度最高的民贸商场。
摊主赵大婶便是其中做边贸生意的一员,被问及为何对顾客反应激烈,火气渐消的赵大婶说,那名俄罗斯妇女希望10元钱买4个圣诞装饰球而不是3个。
“现在来绥芬河购物的俄罗斯人精打细算,一点点讲价,让人特别心烦。”赵大婶说,“有钱人都直接在俄罗斯境内购物了,因为什么中国货都有。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把货带到俄罗斯境内批发零售,甚至在俄罗斯直接投资建厂,生产销售一条龙。”
有同感的不止赵大婶一人,就在她的摊位对面,卖打火机、电吹风等日用品的摊主孟令启同样有这样的感受。
“俄罗斯人特别会讲价,比中国人还会讲价。绥芬河最好的时候有30多万人,现在不到10万人。最好的光景,单木材加工厂就有上千个。但生意不好的话,绥芬河物价高,外地人待不长,现在几乎没人来了。”孟令启说。
青云市场经理韩照勇则对本报记者透露,现在青云市场合同摊位约1000个,从业人数在2000人~3000人。
上世纪90年代从黑龙江大学俄语系毕业,就开始做俄罗斯边贸生意,绥芬河中国国际旅行社业务经理卢继军则目睹了过去20多年中俄边贸发生的变化。
卢继军对本报记者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真的是兄弟般的感情。但后来,由于中国商品流入,特别是一些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商品,严重损害了中国人和中国商品的形象。
卢继军还记得,刚毕业来到绥芬河时,整个地方只有一栋2层小楼,而现在,绥芬河高楼林立,多层高楼已不稀奇。
“没有俄罗斯,双边不开放,就没有绥芬河今天的发展。”卢继军说,除了国家鼓励边贸的发展政策倾斜外,俄罗斯游客与商人来到绥芬河,确实给当地人带来了利益和效益。
韩照勇表示,苏联刚解体时,俄罗斯国内物资极度匮乏,中国商人只要出口,就能赚钱;之后到了1995年左右,大量中国商品涌入,同时俄罗斯国内经济调整,俄罗斯人生活略有恢复,消费层次不断提高,也提高了对品牌的要求。
“中国大量假货冒牌货让中国商品声誉下降,影响了市场秩序规范,也存在价格过高的情况。”韩照勇说。
韩照勇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青云市场现在已经围绕青云市场形成了包括海天、旭升、鑫海等商场组成的对俄商贸圈。而青云市场的业主也从最初一个摊位,到一个门面,再到今天,最远的已穿过俄罗斯进入中东欧国家。
“过去几年,平均每年青云市场会有300~400位成功的商人。表面是一个青云市场的摊位,无形的是青云人的‘走出去’。”韩照勇说。
而就在今年1月8日,绥芬河市委书记赵连钧在给市人大做的报告中,用了8个“一去不复返了”来形容目前绥芬河市边贸的处境。
赵连钧说,经过到俄考察,与俄专家交流,征询市内外一些企业的体会和意见后,大家的共识是:“与俄罗斯做生意几倍、十几倍的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低劣产品与服务都有俄罗斯买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俄罗斯主要依赖从中国进口消费品来满足市场需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而另外5个“不复返”则是:“俄罗斯不加限制和政策调整就任由原字号产品出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不知法不守法、靠金钱开路和关系就能打通关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靠一己之力打天下,靠感觉和勇猛去投资,而不是靠专业团队和科学决策就能生根发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投资和贸易在俄罗斯独树一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对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绥芬河采购和通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也是如此,赵连钧指出,中俄商贸正向着“法治”、“优质”、“互惠互利”和“公开竞争”方向发展,“聪明的办法就是放弃幻想,扪心自省,练好内功。”
卢布故事
去年12月,绥芬河市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首个卢布使用试点市,2013年卢布兑换量近80亿元,实现国际结算36亿美元,结算企业621户。
但截至昨日发稿,从中国人民银行绥芬河支行了解到,卢布试点的实施细则在支行层面还未收到,这也意味着当地成为试点后卢布兑换的新举措还没推行。
上述绥芬河支行人士透露,目前卢布在绥芬河的自由使用和流通与成为试点前一样,试点细则试行的效果与变化仍待验证。
然而,一直以来,使用卢布在方便绥芬河边贸交易的同时,不稳定的卢布汇率仍是中国商人的“心头病”。
在青云市场2楼35厅,MAX-4迷彩户外用品店店主谷伟平从厂家直销森林迷彩服、睡袋、帐篷等生存用品,主要的目标顾客是俄罗斯有打猎需求的家庭。
谷伟平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不去银行存取,卢布汇率变动太大,聊天的工夫可能就跌了许多。在自己的国家,还是换成人民币心里踏实,他还是按多少年来的方式——当天生意结束就把手头卢布换掉。
去年12月15日,在通过绥芬河的滨绥线火车上,从事中俄边贸服装生意的张富志夫妇对本报记者说,现在一边做生意,卢布一边“掉价”,赚的钱不够“掉”的钱。
“去了人工、吃喝住行等都是钱,不如以前了,以前卢布也贬,但没有现在这么快,过去一年一直在贬,贬值赔钱,升值赚钱。”张富志夫妇说。
在青云市场一楼经营特产杂货店,同时做兑换卢布、美元和人民币生意的于文生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先前已经试点,可以存取卢布,并开通卢布账号,但为什么商户还是愿意找私人换,一是民间换汇点给得比银行高,商户合算;二是做了几十年边贸生意,商户也习惯了,没有必要改变。
而除了于文生所说的原因,据本报记者了解,商户选择民间换汇还有第三个原因,即由于目前卢布试点只是在批复阶段,具体细则并未公布实践,银行对于卢布只是保管而非存储,这也意味着没有利息。
于文生表示,在绥芬河流通的大量卢布没法输出流动,通胀压力严重。本报记者在绥芬河采访的几天,对此也有深切感受,一个出租车司机经常光顾的小餐馆,一盘普通的清炒虾仁便要价42元,物价水平直逼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绥芬河市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金波则表示,卢布在绥芬河的自由流通,对绥芬河自身来说,肯定是很好的事情。每年从俄罗斯到中国的人仍在持续增加。
李金波认为,俄罗斯人到绥芬河来主要是为了消费和购物,纯旅游的比例不大,主要是采购。用卢布直接购买,减少了兑换程序,并节省了一部分资金。
据李金波透露,人民银行及上级银行都曾在绥芬河做过抽样调查,每年有700亿左右的卢布在绥芬河流通,而争取卢布兑换政策也是为了进一步促进贸易,边境贸易作为一种经济合作,需要升级。
“做好了,到一定规模,形成一种新的金融平台,会非常有利。流通达到一定规模,一个新的金融平台出现,对中俄边境贸易的支持与支撑作用就会体现,但短期未必能实现,要看中长期。”李金波说。
对于采访中所遇到的同质竞争问题,李金波说,绥芬河的市场也是在不断提档升级,同质竞争的情况是存在的。俄罗斯远东人口有限,总消费能力有限,600多平方公里,600多万人,不及中国省会城市或地级城市。
“目前俄罗斯社会、政治、经济总体在持续好转。同时俄罗斯资源品类齐全,人民生活有序,发展有后劲和潜力。中俄之间需要稳定的战略合作,但不能太急功近利。”李金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