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品,做纺织生意,纺织面料网
 
中国纺织品网手机版 » 资讯 » 行业研究 » 正文纺织要闻 国际纺织 企业新闻 纺机设备 市场行情 行业研究 家用纺织 纺织科技 纺织贸易 人物访谈 中国轻纺城 政策法规 展会新闻 纺织知识 

2013:纺服业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不断承受全球化压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纺织品网   tex.org.cn   日期:2014-01-13



  2013年跟“调整”这两个字密切相关,这一年,一些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进入转型调整期,凭借几度沉浮练就的自愈能力,度过了从容而精彩的一年。调整殊为不易,但在当下,对于企业来说,要积极调整思路,寻求全面深化改革的出路才能获得新生。回顾2013年,30多期调查问卷,10多家专业合作机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发生了哪些宏观或者微观的调整?展望2014年,改革的声音可以理解为寻找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这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开放论坛……

  回顾2013年,这一年,中国毛皮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这一年,服装新一轮涨价潮不期而至;这一年,中国制造业国际形象大幅提升;这一年,越来越多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愿意“晒”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一年,网络和实体店的主题消费日层出不穷;这一年,购物中心也逐渐向吃货们投降;这一年,3D打印技术的推广应用迅速升温;这一年,《2013胡润服装富豪榜》揭晓了30位服装富豪;这一年,“中国成年人工效学基础参数调查”工作正式启动等等出现在《服装时报·第一调查》。展望2014年,这些或零星或直观的事件还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这些改变背后似乎隐藏着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或悲情或乐观的态度。为此,《服装时报·第一调查》借由回顾2013年调查的热点畅想2014年。


  积蓄正能量

  给力热度指数:★★★★★

  如果观察2013年《服装时报·第一调查》所调查的内容,就会发现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同时,也在不断承受经济全球化的压力。毫无疑问,2013年有一个主旋律就是——“正能量”,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在不断调整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值得欣喜的是,2013年以检测、测试和认证服务著称的TV南德意志集团发布了全球《TV南德意志集团2012产品安全评估调查》,调查显示,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国企业对于产品安全生产的意识、行业内产品安全最佳实践的了解程度在5年提升了43%,这表明中国企业正在逐渐认识到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来提升其产品安全的重要性,这也表明“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正在逐步提高与完善中。

  这份调查还显示,通过更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以及来自第三方机构的技术与服务支持,中国企业能够逐渐改善其产品安全的现状,重建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并最终实现产业链的升级。但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及其创新产品的印象转变需要时间,这需要中国企业坚持不懈地努力。

  曾记得,《服装时报·第一调查》显示,数量与价格不再是中国羊绒产业发展的利器,中国羊绒企业正在逐步提升形象。正如知名时尚品牌管理专家杨大筠在接受《服装时报》记者采访时所说的那样:“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混沌的品牌形象需要重塑,莫让羊绒品牌变土特产,打造品牌个性化能力,将产品创新和商业创新进行整体、系统的结合,才能构成品牌新的支撑点和构建品牌优势的新能量。”

  由此可见,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2014年,无论是主动转型还是被动转型,无论是追求“大而全”还是“小而美”,都应契合实际。

  “晒责任”不是作秀

  给力热度指数:★★★★

  2013年种种迹象表明,为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企业开始转变了,摒弃了以往只从外部找原因的思维定势,开始逐渐学会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对企业自身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不断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服装时报·第一调查》显示,越来越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愿意“晒”出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如波司登、杉杉、雅戈尔、报喜鸟、美邦、森马等一批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井喷式”增长现象,一方面原因在于,2012年2月国资委明确要求所有央企于2012年底前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多个相关机构出台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引或制度;另一方面,大部分受访企业能从战略高度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议题,重视与各方的沟通和交流,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超过90%的企业将社会责任纳入发展战略中,并进行相关陈述,80%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社会责任机构和专职人员,大部分企业确立了社会责任目标、指标以及具体的管理方案,86%的企业与各方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75%的企业编写和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

  受访企业在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报酬、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实践。同时,大多数受访企业能够从提供可靠的产品及信息、投诉应对机制、产品召回制度以及产品缺陷处理等各个方面都采取积极的措施,保证了消费者的相关权益。95%的受访企业甚至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其中,所有受访企业均要求供应商具备合法资质,并在合作中坚持诚信原则。同时,92%的企业有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的认知。此外,伙伴责任、成长分享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如雅戈尔在报告中特别提到了与媒体保持良好关系,尤其是在报告期内,雅戈尔对重大事项及时进行信息披露,为媒体提供相关信息,与媒体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

  与财务报告相比,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结构混乱、逻辑不清、内容随意,无法量化等,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客观性、平衡性、可读性也存在严重不足。

  畅想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能只“晒” 成绩,只报喜不报忧,要提高社会责任报告公信力以及披露质量,积极引入独立第三方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验,同时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和监督。

  服装价格普涨仍是痛

  给力热度指数:★★★★★

  价格的话题再度贯穿2013年,大家都在讨论如何让价格问题真正被重视起来,可以说,涨价是把双刃剑,在拉动服装企业业绩的同时,也抑制了一定程度的消费欲,关乎企业生存底线。2013年,《服装时报·第一调查》做过两期有关服装价格的调查,引起了业内激烈的讨论,不仅关注消费者对于服装价格波动的态度,《服装时报》记者还在春节期间分兵多路到北京、天津、哈尔滨、吉林、沧州等地的商业街、商场进行采访调查。

  《服装时报·第一调查》显示,服装品牌每年的价格调整并非是特殊现象,尽管春节期间服装品牌卖力地打折销售,但实际成交价格普遍比上一年高。如在北京,本土品牌折后价普涨,而国际品牌价格基本平稳;在天津,国际快时尚品牌价格稳定,着力加大促销力度;在哈尔滨,时尚潮流品牌新品价格上涨,实体店款式不及网店齐全;在吉林,少淑装品牌价格不同程度涨价;在沧州,非最新款价格仍偏高,折扣力度不如一线城市。

  一件服装从最初的原材料到成衣再到零售终端之间的价格传递曲线,究竟会受到多少因素的影响?《服装时报·第一调查》显示,驱动服装涨价的因素主要包括服装品牌定价体系、服装品牌定位、服装品类、目标消费群体、营销策略、商业领域、地域等多个方面。

  再看看那些想在实体店打折、网店促销中淘到质优价廉服装的消费者,更是为价格在纠结,当提到服装价格在其心中的地位时,消费者依旧是“有点心痛”。《服装时报·第一调查》显示,59%的受访者认为短期内不会涨价,41%的受访者认为价格还会继续涨。但是受访企业代表也很委屈,价格上涨并不是瞎涨,是经过各项成本核算后做出的价格调整,零售渠道翻倍地促销也导致服装标牌价不得不提高。

  畅想2014年,如何更好地拉动消费,释放消费者的消费力,企业必须客观分析内部和外部原因,适时抓住时机。

  创新人才需求旺盛

  给力热度指数:★★★★

  有一种现象,不知已经持续了多少年,但每一年的这个时候又总是服装企业不厌其烦地重提、再重提……重提的过程中有激情难抑、有一声叹息,只为年初沸沸扬扬的招聘大戏。企业做得越大,需要的人才也越多。《第一调查》联合服装英才网展开联合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广东省招聘企业占全国数十个省市总招聘需求比例的31%;北京市招聘企业占总招聘需求比例的28%;上海市招聘企业占总招聘需求的14%。这3个省市的人才需求已经占到了总需求的大半壁江山,而其他地区招聘企业只有总需求的27%。

  调查显示,2012年企业对货品管理一职的需求与前年同期相比增长73%。2013年企业对货品管理一职的需求继续扩大。货品库存对于服装企业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外市场缩紧、本土企业库存危机显现的情况下,货品管理一职成为一匹黑马。在很多企业家看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设计理念,只有强势的团队才能勇往直前。而在这个团队中,设计总监总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如2012年服装企业招聘设计总监一职与前年同期相比增长62%。

  更为显著的一个现象是,服装行业中的大部分职位已从现实进入到网络中,人们更多的是浏览网上店铺、网页服装图片,在线与销售人员交流获得相应产品资讯。其中,网上店铺的装修、展示成为商家传递给消费者的第一信号,因而网店平面美工是继服装陈列师之后在2013年最被看好的潜力职位,前景无限。 

  此外,企业对于店面设计师、AD员的需求每年也在以超过往年50%的速度不断递增。从最具潜力职位的盘点和预测,不难看出,众多企业能够通过此调查窥一斑而知全豹,探出2014年行业发展的丝丝动态。创新和创意人才仍然备受推崇。

  “线上线下”相互延展

  给力热度指数:★★★★★

  对于众多企业来说,如何将线上消费延展到实体店,反之,如何将线下实体店开拓到网络,继续创造市场焦点,成为2013年的重要任务。《服装时报·第一调查》显示,在线和移动设备如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改变了消费者购买服装的方式。尽管消费者仍会去逛他们喜欢的服装实体店,但越来越多的情形是他们会在逛服装实体店之前先上网浏览、研究一番,丰富了消费者购物体验。

  如美国棉花公司一项关于生活方式的调查(Lifestyle Monitor)显示,85%的美国消费者在网上浏览服装,72%的消费者打算网购。年轻消费者更偏爱电子商务,年龄13岁~34岁之间的消费者显然比年龄35岁~70岁之间的消费者上网浏览百分比高,比例为91%比80%。因而,年龄在35岁以下消费者比年龄稍长的消费者更易于发生实际网购,比例是79%比66%。

  如在中国,《服装时报·第一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非常热衷网购,在网购时,46.15%的大学生都会先观摩店家评价,好的评价是让消费者决定下单的主要因素。26.92%是缘于网购商家服装的良好质量,21.15%的人注重商家的星等级,从侧面来看,也是缘于服装质量的可靠保证。另外,激情的广告标语为网店做足“面子”也很重要,从感性出发又充满好奇的大学生也会由此光顾店家。

  当包括90后大学生在内的众多消费者,专心浏览淘宝网、京东网、当当网等网站的时候,在实体领域的渠道掌控已经非常强的服装企业,也在自己营建的网络阵地频频出招。如一些品牌通过网店甩库存,当季新品也有但相对过季产品,其量会较少,且新品的价格一般跟终端店铺价格一样。还有一部分品牌则开始推出“网络专供款”来破冰,网络专供款普遍比实体店的货品更年轻、更时尚。如深圳影儿时尚集团的网上旗舰店就有一部分产品是这样操作的。此外,不少品牌网店的特卖款其实也是网络专供款,这些货品专门为网络特卖而生产,价格也显得比正常款便宜很多。而一些在网络打开局面的电商品牌,也尝试着走向实体店,如总部在上海的粉红大布娃娃品牌,在实现网店与实体店款式同步的基础上,在品牌消费集中的区域开设实体店,增强品牌在当地的辐射力。

  畅想2014年,无论是传统品牌推出网络专供款、测试款,抑或是电商品牌开实体店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企业只有更接“地气”, 才能迎来新的商机。

  购物中心业态调整是必然

  给力热度指数:★★★☆

  “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的缔造者”,这一豪迈的宣传语让很多消费者认识并记住了万达。2013年《万达集团2013年上半年工作报告全文》公布,对下半年工作安排方面着重强调了减少零售业态的占比,该报告中万达集团表示,明年开设的万达广场(不含万达百货)二楼将全面取消服饰业态,力争不招零售业态,并且要在2015年前把已经开业的72个广场二楼业态调整完毕。据悉,调整后的万达广场将增加生活类业态占比,比如美发、美甲、书吧、教育培训等。作为被众多媒体解读为行业内首个明确表示全面“去服饰化”的商业综合体,此消息一出便引发了大家激烈的讨论。

  《服装时报·第一调查》显示,95%的受访者听到万达要取消服饰业态后的反映为:“购物中心不卖服饰,还卖什么?”其中65%的受访者一年内会去购物中心25次以上,而其中8%的受访者购买了服饰,除此之外,他们去那里更多的是聚餐、看电影、溜冰甚至是闲逛。 

  畅想2014年,借用一位业内人士所分析的那样:“购物中心应该预先进行差异化的设定,在业态比例的分配上进行调整,如服饰、配套、餐饮等方面的占比。在未来,购物中心肯定会加大体验式生活服务,变成休闲娱乐的场所,而服饰这类需要集中起来快买快卖的,则将交给更擅长的百货商场。”

  新技术加速专业数据“出炉”

  给力热度指数:★★★★★

  回顾2013年,3D打印技术以及3D扫描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促使如“中国成年人工效学基础参数调查”等专项调查的启动,北京服装学院也曾与爱慕等企业有过类似的数据采集合作,恒源祥集团曾与专业院校合作进行过小范围的成人数据调查等等。让企业可以轻松掌握中国人的尺寸变化,用中国人的数据才能设计和生产出适合中国人的产品。例如根据人类工效学基础参数调查数据,可以得出中国人某项指标分布特点,告诉设计师什么尺寸适合最多的中国人。

  通过新兴技术手段所收集的调查数据,企业研发机构也将据此对产品设计进行相应调整。可以说这为那些从前不被关注的儿童消费者、中老年消费者等带来不少福音。

  畅想2014年,新技术给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更加符合专业领域需求的调查也将不断涌现,套用一句流行语,那就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消费者理性支出成常态

  给力热度指数:★★★★☆

  回顾2013年,假设我们可以一一汇集每个人以及每个家庭在服装上面的支出账单,便可以观察到这一年里的起伏变化。有一个新的现象不能忽视,《服装时报·第一调查》显示,许多家庭打起了闲置服装或网购服装的主意。

  如何做到既少花钱又能不断穿出新时尚呢?在一些社区周边的服装裁缝店铺里,有些年轻人将旧衣服拿到裁缝店改款式,如改窄、改短、剪袖子、加花边等等。不少中年人因为发福,把衣服适当加宽、加亮片和人造钻,使旧衣既变得合体,又增加了时尚元素。实在旧的衣服,很多人就改作抹布、拖把、口袋和围裙等再度利用。

  这些新的需求让传统的老裁缝店焕发新生。与此同时,如今时兴的网购也让老裁缝的生意愈发红火。多家裁缝店主表示,现在年轻人都时兴网上买衣服,因为价格便宜,款式也多,他们乐于尝试这种购衣方式,有不少人还是回头客,隔两天就拿件衣服来改。当然,不只是年轻人到这里改衣服,一部分中青年女性更加热衷改衣服,主要是她们更有经济能力购物。《服装时报·第一调查》显示,超过30%的受访者经常到裁缝店修改衣服,有20%的受访者如发现网购服装不合适会考虑送人。

  畅想2014年,送、卖、改、丢,无论怎样的处理方式,消费者都会好好算算账,变得更加理性。传统老裁缝店也将随着新的消费需求再次红火起来。


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纺织品论坛]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更多关于: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ICP备1000871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