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咸阳纺织集团一分厂的185台细纱机、络筒机正式调试。咸阳纺织行业从退城入园进入实质性生产。
咸阳是国家“一五”规划的纺织基地,占据陕西十万纺织大军的半壁江山,产值、利税曾超过咸阳工业规模的五成。然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咸阳纺织陷入谷底,“16户国有企业,设备落后,纺的是坯布,一米只挣几分钱,人均月收入不过千。工人没士气,厂子不景气,日子过得一个比一个艰难。”咸阳纺织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康忠民介绍说。
但在2011年初,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快振兴咸阳纺织产业,并连续三年拿出3亿元,支持咸阳纺织业的技术改造。咸阳应声启动新兴纺织工业园和纺织企业搬迁。西北一棉、西北二棉、陕西八方三家企业整合成纺织集团。规划面积10.83平方公里的纺织工业园,成为企业聚集聚群之地。“通过土地置换,实现退城入园。纺织企业也由原先零散的‘丑小鸭’,换进新笼子加速蜕变‘白天鹅’。”咸阳市发改委主任、纺织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李忠平说,“而旧的‘笼子’——老厂房用于旧城改造、商业开发和纺织文化公园,从而实现换笼换鸟、齐飞共舞的效果。”
据了解,此次融资12.5亿元的升级设备,可使咸阳纺织集团进入世界上5%的技术水平行列,在未来10年间保持国际国内一流。万锭用工200人减到36人,工人工资水平至少提高三成,企业资产负债率可由75.94%降至23%,年净利润可达1.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