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市场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个“恶魔”。
低价拿地、快速开发、快速卖楼、经营惨淡、老板扔下楼盘一走了之……这已成为大多数新开市场的普遍套路。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与商业渠道的扁平化趋势不可逆转,在整体市场环境的嬗变下,传统商业流通服务模式下的商业面积已日显过剩。
即便是过去建起来的专业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么,专业市场还能如何创新发展?
其中一个重点内容即是如何为一个耳熟能详却又建树甚少的词汇“服务”注入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7月15日的上海世贸商城2楼,山崎惠(日本)、吴简婴、武学凯、许旭兵及俞湘琦五位知名设计师,就与事先预约的海内外服装品牌企业进行了配对面谈。法国MARKET-FIT、香港利丰、香港Fashionleaf等26家企业50人的参会突破了双方原来的预期。
因为有些设计师的市场化已很成熟,于是可提供的从设计开发到生产物流的整体解决方案为企业所大吃一惊。
这样的配对会其实已在悄然打破过往的陈见。而正是市场各类角色的有效组织与对接,实现了更充分的对话,从而产生原来不可预期的市场价值。
而这只是世贸商城的诸多服务中的一项“B-Match”
现在,经过多年的运营,世贸商城已形成多项系统化运营的服务项目。
配对会B-Match:是建立于2008年1月的活动品牌,五年来配对会项目以每年近20余场的频率稳步发展。而其整合的世贸场地资源包括从最初的160m2的专区扩展到2000m2的展厅,从上海扩展到产业集群。配对主角从海外买家到国内供应商,再到日韩进口品牌商。产业覆盖服装、面料、辅料、礼品、设计和品牌。
买家行:如果说B-Match是让各地产业角色与世贸内的租户实现在世贸内对接的话,那么,“买家行”则是走出去的项目。组织世贸内外的企业与设计师等走到各个产业集群、展览会、时装周、商业组织等地,实现与全球产业组织的交流与直接对话,从而产生更多的商业机会。这项五年前启动的业务甚至在2011年实现了国际化的运作,“澳大利亚羊毛体验之旅”是首个国际化操作项目。并且在形式上已实现了多站联动的方式,比如海外买家中国采购之旅”曾涉足上海、杭州、中山等地。
大讲堂:“世贸大讲堂”则是一项为职场人士充电的项目。在这项业务上,世贸商城的方式并不复杂,联合多家实力机构提供多项系列化培训服务。比如联合装苑文化学院推出“时尚买手课程”等。多年来,法国PROMOSTYL等机构的流行趋势讲座、美国棉花公司等的市场消费趋势讲座、各种检验认证讲座等从未止步过。甚至有多项培训早已实现收费运作。而支撑这项业务的正是世贸商城日渐增长的产业数据库。
此外,还有世贸自身组织的展会。比如举办了十年的服装展。
这些市场服务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物业服务层次,而更贴近产业客户的业务需求。而通过如是服务,世贸也创造了更大的市场价值,并实现了自身的悄然转变。
现在,世贸已将其产业服务总结为“4+1”模式。其中,“4+1”模式中的“4”指的是常年展贸平台、短期展览、商务配对、电子商务。其中的“1”是指零售渠道。
这是因应形势变化,世贸商城又增加了两个面向消费端的B2C服务环节:一是组织知名商场试卖会,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消费者对新接触的品牌的反响,为后期销售策略提供一手依据。如果市场反应良好,就进入第二步——线上推广,通过“阿里巴巴+淘宝网+东方电视购物”直接销售,在短期打开市场销路,提高品牌知名度。如果市场反应冷淡,则可以在大举进入市场之前及时找出问题,并尽快调整,避免不必要的投入损失。
B-C的服务甚至已成为帮助“国别商品中心”更好地进行市场推广与测试的工具。
伴随着世贸商城逐步从租赁业务向服务延伸发展侧策略,世贸在管理上也在不断做调整。比如原有组织结构的调整,把庞大的销售队伍转变为市场服务岗位,只留下少部分销售人员跟进客户续约与签新约。而在流程的重新梳理与人力资源建设上也做了不少调整。
上海世贸商城,已在再度为中国专业市场提供转型经验。并在这种丰富产业服务内容中实现自身的增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