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4年中国将取消具有争议的大豆及棉花收储机制,改以直接补贴农户的消息传出,12月30日,连豆盘中大幅下挫。其中,豆一1405和1409合约一度触及跌停;而棉花不为所动,跌幅不明显。
我们认为,收储变为直补,对于中国相关农产品产业有深远影响。尽管短期市场反应的效果不及预期,但是长远来看,产业结构优化,以更接近市场的方式对中国相关的经济作物产业进行扶持,可能激发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增强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对抗不断入侵的外资企业,改变相关产业内外市场割裂的不正常现象。
直补的方式将通过产业链的上游种植缓解的变动来实现市场引导大豆和棉花的供求变动,从而实现市场定价,改变以收储等行政手段对供求和价格施加影响的非市场行为。在当前的高企的大豆价格和棉花价格背景下,一旦直补正式实施,那么价格将实现内外价格回归,以及价格虚高的水分将被积压。
从大豆收储政策设计来看,收储政策主要倾向于保护豆农而达到保障大豆种植面积的目的。但是近年来,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持续下降,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大豆收储政策自2008年开始实施,而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从2008年的1211.8万公顷降至2012年的970.9万公顷。最为明显的是,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大幅萎缩。黑龙江大豆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缩减到3372万亩,较往年减少527万亩。
此外,相对于收储价格的上涨,农民种植成本上涨得更快,豆农种植意愿下降。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大豆种植每亩总成本为578.2元,而2008年收储启动时只有347.99元。随着化肥、人工和土地成本上升,收储价格的提高并不能让豆农收益。
况且,一味提高收储价格,国外进口来的大豆报价也会相应提高。这实则变相地补贴了国外的供应商,国内油厂受损不说,进口大豆依然蜂拥而至。如果说十年前社会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进口大豆,那么现在的焦点已经变为要不要抛弃国内大豆生产,要不要保护国内大豆产业的问题。过快增长的进口,外国大量的补贴,明显的倾销行为,使得中国大豆产业逐渐沦陷。
如果实施直补情况就不一样。直补将会挤压外资企业哄抬豆价、打压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行为。收储政策之所以豆农不受益,就在于中间商投机,以及豆农属于小散,无法大规模交储的现状。直补将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对于缓解当前中国不断萎缩的大豆和棉花种植面积有积极的作用。如果每亩直补100元,那么中国国产大豆与国外大豆的竞争处于弱势的情况出现转机。因为国产大豆是非转基因,主要用于食用,而进口大豆全部为转基因大豆,主要压榨饲料用豆粕和食用的豆油,二者存在互补性一面。
棉花产业方面,收储也导致中国棉花、纺织和服装行业陷入困境。目前棉花产业陷入困境,产业多个主体都没能获益。目前棉花产业问题的焦点就是棉花原料成本太高,需求又不旺盛。近3年国家收储政策实行下来,棉花行业是在走下坡路。国内棉花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国内棉价明显高估。
因此,如果对于棉农进行直补,那么在国内畸高的棉花价格将会出现先破后立的走势。即在进口棉价的冲击之下,国产棉花价格先向国际棉价考虑,在直补的政策支持下,棉农受损失也有限。稍后,国内外市场连起来之后,国际棉价也会上涨,从而形成新的均衡价格,棉花价格将由全球供求定价。(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