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纺织网讯: 10月29日,广州市统计局对外公布了广州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广州前三季度实现GDP11127.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58.49亿元、3849.97亿元和7119.43亿元,分别增长2.0%、9.1%和14.1%。
广州当地学者认为,在大的指标不错的情况下,细看结构可以发现,服务业发展不错,制造业则相对弱势,“估计短期内制造业困境很难摆脱。”
本报记者近日在号称“世界牛仔服装之都”的新塘镇采访,亦印证了上述分析。
广州市爱纱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大中华地区总经理吴法新告诉记者,据公司的调查了解,受困于劳工荒及欧债危机的影响,新塘牛仔服装产业2012-2013年间的订单下降了一半,利润也降至不到5%,这意味着生产一条牛仔裤甚至赚不到一块钱,不少工厂只能勉强维持经营。
艰难的制衣厂
车水马龙的广深大道旁,新塘国际牛仔服装纺织城的大门在阳光下显得宽大无比,鳞次栉比的服装门店,颇为冷清。
新塘号称世界牛仔服装之都,拥有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5000余家,每年生产约10亿件牛仔服装。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新塘牛仔服装总产量占全国的60%,出口总额约35亿美元,占全国牛仔服装出口总量的40%。
不过,现在的新塘服装业正处于艰难转型期。
李斌(化名)是一个在新塘打拼了近10年的湖南人,2007年,他用尽积蓄接手了一家制衣厂。欧债危机以后,制衣厂的生意大多都出现了下滑,他的制衣厂订单减少了八成。
“原来的订单一笔就是几千、上万件,近几年订单量变得越来越小,现在一般都在1000件以下。”李斌说。
除了订单量变少,下单的时间的不稳定也让制衣厂们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据当地业界人士透露,新塘不少制衣厂有时候一两个月都没有一张订单。
为应对用工矛盾,近些年来,一种名为“炒更”的用工模式在新塘兴起。“炒更”在粤语中意为“兼职”,工厂平常只保持一定数目的长期工维持基本生产,接到大订单时,便大量招聘“炒更工”,当然付出的工资更高。
据了解,这种“间歇式”式开工已蔓延到了当地织布厂、纺织配件生产厂等相关行业中。
“‘炒更’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吴法新表示,“它只是暂时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竞争力低下,抗风险性差的状态。”
据吴法新介绍,新塘牛仔服装产业单个企业的规模都不大,除了个别大厂以外,绝大部分都为车位100以下的作坊型小工厂,竞争力低,难以抵御外界波动。
转型之路
在当地业界人士普遍认为,长期以来,新塘牛仔服装产业链比较重视的是工业生产,研发能力、技术创新的资源和水平不足,制约了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新塘牛仔服装产业链的出路就在于尽早走ODM(品牌原始设计制造商),加强电子商务,打造自主品牌的三条道路。”吴法新说。
为加快推动牛仔服装产业转型升级,2013年起,新塘镇政府开始积极推进省级新塘牛仔服装创新服务中心、省级新塘牛仔服装检验检测中心和交易信息中心等三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中意牛仔设计港和牛仔产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来,阿里巴巴就与新塘牛仔城签定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为新塘牛仔企业搭建线上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平台。
据了解,阿里巴巴集团下一步将协同当地政府通过推广电子商务力助纺织服装产业,尤其是新塘牛仔这一区域品牌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而阿里巴巴华南物流中心也已进入实际落地阶段,首期项目预计在2013年底建成。
但在ODM和打造自主品牌这一领域,受理念以及设计水平制约,新塘牛仔服装产业发展较为缓慢。据记者了解,目前新塘服装厂的款式基本以客户来样或“高仿”为主,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新塘牛仔服装产业虽然有世界级的生产能力和加工能力,但是却没有世界级的品牌。”吴法新表示,提升企业主对品牌的理解及增强企业的设计能力非常重要,这需要政府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