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早已不是神话。服装科技本就是一门应用科学,不论是院校教师还是企业研发人员,他们的科研创新都为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无限可能 。
科研创新 科技改变生活
一件贴身舒适内衣的背后了凝结多少基础研究、融入了多少数据积累?这样的问题,恐怕只有郑嵘最有发言权。
郑嵘是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从1999年开始,她便主持建设了北服•爱慕人体工学研究所,持续通过“人-服装-环境”研究探讨服装产品创新与共融设计。
在她看来,服装是人体的“第二层皮肤”,服装人体工学正是研究人体与这层特殊皮肤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目前,她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总装航天员舱内航天服系统、总后国际救援队及解放军救援队功能装备设计、北京爱慕内衣柔性功能人台研发、李宁紧身压缩功能服研制等多个攻关项目中。
产业性基础研究是纺织服装院校身肩的重任,而技术创新则需要以服装企业为主体。而在服装业有这样一句话,服装创新,纺机先行。
在这方面,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近年来无意走在了行业前列。而这背后,有着该公司副董事长凌军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他主持研发的数控裁剪机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先进。项目产品属于我国自主创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品牌对我国的垄断。
此外,和鹰3D服装快速生成系统实现了从三维人体测量到服装CAD/CAM的无缝连接。凌军表示,这个颇具实用化的成果,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首创的,它的问世,为我国三维人体测量技术实用化开了一个好头,为服装企业信息化作出了贡献。
“该系统的出现,是服装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鹰科技3D CAT/CAD/CAM系统完全能够成为服装企业又一个竞争核心,并带动服装业进入新一轮的优胜劣汰。”
模式创新 让高级定制走下神坛
他们,凭借着超前的眼界,带领企业探索商业模式体系的创新。他们更把服装定制与大规模生产相结合的模式,让高级定制走入寻常百姓家,为中国服装行业走出了一条新路。
当下,新媒体营销兴起、电商渠道火热、资本催生品牌飞速成长、快时尚席卷而来、潮流品牌成宠儿……如今生活方式和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产品为本源、以满足需求为目的的模式体系创新正在不断涌现。在很多服装企业还在思索新商业模式的时候,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在常务副总裁李金柱的带领下,行动起来了。
“目前,全球任何用户只要通过在线定制红领的西服,都能够在7天后收到这件衣服,而作为行业全球顶尖的意大利,其交货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李金柱介绍说,“红领之所以会如此迅速,得益于其信息化的发展。”
十年磨一剑,在公司董事会领导下,李金柱带领团队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用10年时间“打磨”出集数字化、信息化、工业化于一体的RCMTM定制平台,解决了量身订制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形成了具有红领特色的商业模式。
而北京靓诺派时装有限公司的总设计师苑永萍,则独创了“立裁百号”模式。苑永萍说:“服装作为创意产业,我们要让她永远立于强者之林,中国设计师要努力运用好自己手里的时尚话语权,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而她也是这样做的。
“每款百号、因人套款、量体套号”这种高风险、高难度、高成本的运作模式,是很多服装企业不敢想象的。苑永萍从技术层面完善了定制和量产两个业务版块之间的互补型产品服务模式,让丰满得知性女性穿上了不用花定制费当场就能买到特殊定制服装,轻松享“瘦”。
管理创新 精细管理精益求精
谁说科技创新只存在于产品研发的层面?对于服装企业而言,管理层面的创新更为企业生存发展开辟了新道路。而他们,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今年以来,刘月清建立了产品定额标准和材料消耗定额考核模板,一下使得公司的材料利用率提高2.7%。他建立的内部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使得全年生产费用得到有效控制,煤、电成本相比上年度下降2.8%,小时产能提升11%,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5.9%。
刘月清自1998年来到忘不了公司,先后担任制版师、质量检验主管、质量部经理、制造部经理,现任供应链总监助理。2012~2013年,她制定了供应链标准化流程图140多个和岗位作业指导书80多个。
16年来,随时白领店面的不断扩张,王海燕通过店面所在城市的天气情况进行了系统详细的分析,设计出了白领换季产品的精确配送计划,通过换季精确计划的实施,减少了换季区间产品生产的压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避免了以往换季都换货,换货都不卖的尴尬情况。
生产创新 擦亮“中国制造”金字招牌
“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离不开中国产业一线工人的耕耘,他们用新技术、新工艺又好又快地完成一件件产品,更用汗水、用智慧擦亮了中国制造的国际信誉。
杨敬双是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纬编工,但依靠自己钻劲儿,成为千千万万织布岗位中不平凡的一员。进厂八年来,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挡车技能,用心、用情、用功、用力做好工作,一点点“打磨”自己的技艺,积累下大量实践经验,创造出了公司织布岗位“‘一熟三不’敬双工作法”。他说,“一熟”就是要在辨纱、穿纱、换针、挂料、落布等全套动作上高度熟练,达到熟中生巧、熟中求快,为提高产量争取时间;“三不”就是腿快不迟、眼尖不过、手摸不离。
而在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主抓供应链系统的副总经理施丽贞,也在提升产品品质、生产产能方面做出了一番成就。
她开拓创新,推进生产改革,持续进行生产工艺技术的创新,科学编排流水线,目前在茄克建成U字型流水线和单件流,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引进精益生产项目,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生产管理,提升效益。
山东雷诺服饰有限公司的团购技术部部长王新英,也不断地优化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她从技术上进行瓶颈的突破,悉心研究利用新工艺、新工具,减少了制作样板、裁剪、缝制三道工序的工作量,使西服、西裤产量增加了10%,使公司的生产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科技人才是强国梦想的基石
当前,众多服装企业正将科技创新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科技提升了企业的盈利空间,更提了产业升级的贡献率。在本届中国服装年度人物的参评人员当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兢兢业业,潜心钻研,他们善于打破常规,他们勇于创新。北京服装学院郑嵘发表SCI、EI、ISTP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新文胸尺码研究》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最佳发明之最佳观点。红领集团李金柱推行C2M +O2O的商业模式,以大数据、云服务、高科技、新模式创新传统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引领了服装行业的第三次革命。
即发集团的杨敬双能娴熟地操作9台以上织机,他完成的产量居全公司最高,合格品率达100%。忘不了公司的刘月清制定了供应链标准化流程图140多个和岗位作业指导书80多个,以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来自白领时装的王海燕,背得出公司到目前为止投放的近5万款产品的款号,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刻苦的钻研努力,成为她为白领进行精细配送的工作的基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主流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中国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描绘的产业蓝图。无论何时,科技创新都应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国服装强国梦想需要一家家企业去实现,更需要一个个他们这样的行业榜样人物用双手和智慧去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