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若大量收购,可加工后的检测数据显示有2个结果非常不理想:一是今年受长期高温干旱影响籽棉衣分偏低。1家400型1个30多万斤籽棉仓库加工后衣分率只有36.5%,比往年要低1.5个百分点,收购成本明显上升;二是棉纤维长度偏短,尤其是达不到收储质量要求的26毫米占到一点比例。据纤检数据该地区26毫米长度平均要占20%左右。在颜色级上尽管近期出现白棉但仍淡点污棉2级当家,交储时每吨相应要贴水不少,棉企利润空间较薄。棉企费好大劲收购,却不能带来可观的效益甚至还可能因交不上储而赔本,这让棉企感到头痛。
另一方面,现在是“中花”大量上市,在面临该地区植棉面积减少单产下降总产很可能创新低的情况下,棉企不得不收购,否则留给自己的籽花就不多了。在左右为难中,该地区400型棉企只好边收边看,该地区除极少数400型大厂仍没有开秤收购外,大部分大厂籽棉收购量基本在100-300万斤,个别厂收购量达到500万斤,只有一半大厂开始加工,有交储成交合同的只有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