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服线头的多少就能看出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在服装行业,不少人都谙熟这样的标准。陕西百和职业服装有限公司也不例外。“成品服装上很难找到明显线头,开箱合格率高于国标1.5个百分点。”这是百和公司对于用户的承诺,也是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自信。
百和公司是一家生产工矿企业、机关团体、学校、公众服务等各种行业职业服装以及普通和特种劳动防护工作服的公司。公司自1993年创建以来,就将产品质量提升作为始终如一的目标。每道工序严控质量,每个环节实现可追溯,每件成品服装逐一检验,每批次产品提供纤检报告……向管理要质量,向制度要质量,向技术要质量,将质量管理贯穿到生产工序的每个环节。20年来,他们通过辛勤努力,不断进取,赢得了市场的回报,也赢得了客户的赞许。
向管理要质量
让每道工序都在“阳光下”运行
熟悉服装行业的人都明白,职业服装属于“非主流”产品。在大多数消费者眼里,“工作服只要穿不烂,就不用太追求质量细节。”但在百和公司总经理郭红和众多员工看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每件服装都要用心制作,每道工序都要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将“非主流”做成“主流”,从而为企业赢得效益和口碑。
为了使产品质量管理日趋完善,该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ISO14001/2004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生产管理、流程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品质监控体系,全方位保证了每一码面料的合格品质。
制版、裁剪、缝制、后整、成品,每件服装都要经过这样五道基本制作环节。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该公司在每个环节上都配设有质量监控人员;每条流水线上都设有半成品检验员、成品检验员、主任岗位,使得产品质量得到层层把关。而如此密集的质量监控人员配置在民营服装企业中并不多见。此外,该公司对每一件服装都建立可追溯档案。那怕是一个针脚出了问题,都可以通过特殊编码很快找到直接责任人予以改正,从而确保了成品质量。
正是由于对每个环节质量的严格管理,2002年百和牌职业装荣获中国国际职业装博览会指定产品、中国职业装十大领衔品牌、2009年获得陕西省消费者关注的十大品牌,2013年被认定为西安市名牌产品。
向制度要质量
质量总监拥有一票否决权
在百和公司制衣车间采访,会很明显看到一些红色和绿色的大框子。“红框是用来装不合格服装,需要返修。绿框是用来放合格品,这些服装可以顺利进入下一个制作工序。”百和公司质量总监冯希利介绍说。红、绿框的设置代表着该公司所有员工对于制度的严守。
百和公司从供货商选择到产品最后出厂都制定了严格详细的规章制度。在采购环节时,公司要求对方必须出具产品授权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手续,即使是合作多年的老供应商也不例外。同时,从2011年来,公司对于生产千件以上普通职业服装和每批次特种防护服产品都送往纤维检验部门检验,并将质量报告交到客户手中,从而让产品质量更具说服力。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交货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信誉和效益。百和公司严格行使“质量总监一票否决权”。每一批次产品必须由质量总监最终把关确认后方可进入成品库,再交到客户手中。一旦发现产品问题,质量总监可果断使用“一票否决权”,即使延期交货也必须对问题产品予以纠正。此外,对所有成品服装要求按照统一标准逐个检验,产品进入成品库后还要进行抽检,确保了交给客户的每一件服装质量都经得起考验。
向技术要质量
不断革新将返工率压到最低
各工序合格率裁剪98%、半成品90%、后整98%,一次性开箱高于国标1.5个百分点……百和公司将各个环节返工率压到最低。数据的背后,是公司对于产品质量的负责态度,也源于企业对于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
防护服装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要始终保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就必须加强产研结合,不断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该公司2010年投入5000多万元引进“新型功能性防护服生产线”,实施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技术改造项目。2012年新生产线投入使用后,为了生产高品质的服装,公司又投入巨资先后引进日本的加工设备,应用美国生产的CAD/CAM电脑服装设计系统。开发涤棉系列、全棉系列、水洗布系列、砂洗布系列、酶染色系列、全面免烫系列等180多个品种的时装化产品。生产效能达到了设计要求,产品质量迈上了新台阶。
此外,百和公司还不忘紧抓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每年都要参加3-5次的培训。通过较为系统的培训,公司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有了很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公司规范化管理和产品质量提升。
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对每件产品敢于负责。百和公司从事职业服装生产多年,始终走在前列,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秉承质量理念,实行科学管理,严格执行标准,不断技术革新,提升品牌效应。”在下一个20年里,百和公司依然可以自信地向社会和每位客户作出同样的承诺。(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