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基于下游及终端消费者需求的变革发生了
去年10月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现场气氛依旧火爆,展出面积达15万平方米,有来自约2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300家参展商参展。
但不同的是,许多展商都没有了往年的豪气,订单减少、业务量下降是许多展商透露出的一致信息。
“从国外客户来看,以前基本对产品种类没有太多要求,但今年由于国际形势不是很乐观,许多国外客户以前单个品种10万米的订单有可能就会变成10万米订单中有10个产品,而且其中至少6个是新品种。”当谈及国外客户对产品需求有哪些具体变化时,吴江市永达纺织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沈振华总结道。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江苏南通地区进口纺织面料一路振荡上行,当年6月份共进口纺织面料15.36万米,货值64.3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加26.36%和27.67%,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小批量、多品种纺织面料从日本进口更具优势。
为了应对严峻的市场环境,泉州面料行业普遍下调了面料销售单价。去年,百宏就下调了旗下的产品售价,幅度高达16%,但由于下降后利润一下子被削薄,尽管销售量有所上升,但利润增长幅度并不大。
“能够继续生存下来的企业已经很不容易了。”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锋谈起当下的形势,表示不容乐观。他认为,当前下游服装业的库存压力还没有看到逆转的苗头,上游的纺织企业还是颇有压力。
如今,能否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期的行业变化,不仅是下游服装快时尚化的要求,也是面料企业生存的现实需求。
“国外面料公司给我们便利的定货方式,他们提供面料定织定染,即便你只定几米的面料也能很快得到。这样的服务,与国内面料企业动辄上千米的起定量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著名设计师郭培说。
她还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配合他们开发市场,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市场信息。这既有利于他们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我们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我们需要的面料。”
何徐麒曾细致阐述过国内供应链的嬗变。他举例,北上广的独立设计师品牌越来越多,需要快速完成应季作品设计,推向市场。但在面料备货环节就被“卡住”:他们需要很多小批量的特殊面料,传统面料工厂却是1000米起订,成为个性化的服装定制的障碍。
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是配备一个“面料超市”。
现在,凤凰庄正在尝试做这样的事。浙江凤凰庄纺织品有限公司正在筹建一个面料超市,计划今后每年向行业提供1万个时尚新品,且均以成衣的形式进行展示,预计这个被喻为“面料沃尔玛”的超市今年10月份即可建成。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来自高校、纺织企业的面料设计师和服装设计师,通过面料超市这一平台,可以发布新产品信息,直接融入市场。服装企业不但可以在超市选面料,还可以拓宽思路,挑选服装新款。
如今,类似凤凰庄这样直接将面料做成成衣展示给客户的方式,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甚至,面料企业走上t台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走进各个面辅料展会现场就可以发现,为了更好地展示面料,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展位上展出了使用自家面料制成的样衣,供采购商参购。
最新发布的家纺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家统计局统计的1799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7亿元,同比增长10.7%。协会统计的13个产业集群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514亿元,同比增长14.8%。上述数据说明,虽然去年受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家纺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今年整体保持了健康发展。
业内分析人士纷纷表示对国内家纺行业中长期发展依然看好。他们认为,我国的家纺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从扩大内需的政策不断深化实施、国内消费在经济中占比不断提升、家纺行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现实差距等因素来看,家纺产品占整个消费品的比重还不高,行业中各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非常小,呈现出“大行业、小企业”的特点。因此,如果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条件的改善、消费观念的变化等行业推动因素能继续保持下去,家纺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