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品,做纺织生意,纺织面料网
 
中国纺织品网手机版 » 资讯 » 行业研究 » 正文纺织要闻 国际纺织 企业新闻 纺机设备 市场行情 行业研究 家用纺织 纺织科技 纺织贸易 人物访谈 中国轻纺城 政策法规 展会新闻 纺织知识 

湖北纺织多为沿海“做嫁衣” 如何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纺织品网   tex.org.cn   日期:2013-08-20

  湖北出厂,江浙印染,价增六成

  “高质量的坯布,每米的出厂价格在20元左右,通过浙江的印染厂加工,1米染好的高质量坯布价格就会上涨到32元,涨幅高达60%。”昨日,湖北孝棉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孝棉”)董事长孙应安描述我省纺织业现状时如是说。

  连日来,记者走访我省龙头纺织企业发现,湖北纺织业产业链还不够健全,虽然“纺纱织造”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化纤和印染“短板”,湖北纺织业产品附加值并不高,行业的综合整体效益难以有效发挥,收益被沿海的下游企业赚走。

  现状

  湖北纺织业强在“纺纱织造”

  “到2017年,我省纺织产业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产业集群15个,过50亿元企业4家,过10亿元纺织服装自主品牌10个。”日前,省政府出台了加强冶金、石化、建材、纺织等4个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意见指出,我省将形成纺织、印染和服装等配套完善、竞争有力的行业结构,提高衣着、家用、产业用等终端消费产品生产能力和附加值。引导企业打造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知名度的驰(著)名商标,突破化纤“短腿”和印染“瓶颈”制约。纺织业是湖北省支柱产业之一,截至去年底,受益于沿海产业转移,我省纺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2000亿元。

  “虽然湖北是纺织业大省,但并不代表整个产业链都很强。”孙应安指出,湖北纺织强在纺纱和织造。

  孝棉是湖北纺织行业龙头企业。2012年,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20亿元的收入,纺纱和织造占据大头。”孙应安说。

  其实,孝棉只是湖北纺织业的一个“缩影”。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湖北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基地之一,纱线和坯布产量排在全国前列。

  原因

  存在化纤“短板”和印染“瓶颈”

  然而,作为传统纺织大省,湖北的纺织业也有薄弱环节。与江浙等沿海地区相比,湖北表面上差在竞争实力和盈利水平上,但实质上是差在市场和产业链上。孙应安表示,湖北纺织业存在化纤“短板”和印染“瓶颈”。

  2006年起,湖北年需化纤短纤约40万吨,但湖北化纤实际抽丝能力不到15万吨,主要集中在襄阳和宜昌两地。然而,根据湖北“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期,全省化纤产量将达到50万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但到那个时候,湖北纺织业的化纤需求量可能远不止40万吨。”孙应安说。

  湖北年产数十亿米的优质坯布,但自己印染量不到10亿米。孙应安说,印染“瓶颈”的制约,导致湖北纺织的整体效益难以发挥出来。以孝棉为例,目前年产坯布3000万米,但多数还是要到山东、浙江等沿海省份进行印染,“浙江和其他沿海地区在享受湖北纺织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成果,我们在为他们做‘嫁衣裳’。湖北的无梭织机生产的高难度、高品质的坯布,供浙江印染后,他们再进行出口创汇,或者返销湖北服装企业赚钱”。

  孙应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高质量的坯布,每米的出厂价格在20元左右,通过浙江的印染厂加工,1米染好的高质量坯布价格就会上涨到32元,涨幅高达60%。如果做成成衣,服装根据品牌的知名度还会翻几番,从上百到几千元不等。

  孙应安指出,坯布只是纺织产业最上游的产品,由于湖北产业链不健全,也缺乏服装品牌,导致湖北纺织业附加值并不高,行业的综合整体效益也难有效发挥,钱都被沿海的下游企业赚走。

  出路

  力推科技创新  瞄准中高端市场

  “目前,全省的纺织企业生存都比较艰难,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积极进行转型,弥补自身不足。”孙应安说,20多年来,孝棉大力推进精品名牌战略,不断开发新产品。仅2007年他亲任攻关小组组长,就开发出了120支高档次棉纱。“天仙配牌”系列棉纱获“湖北名牌”称号,并被中国纺织总会评为“织纱用户信得过产品”,孝棉的服装品牌也在国内市场小有名气。

  孝棉增长方式逐渐由数量主导型向品种质量效益型转变,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贸易型转变,更多地将高新科技纺纱技术融合到传统纺纱中,实现纺织品与人体舒适、吸湿、排汗等保健功能相给合,发展生产功能针织纱、精梳纱、赛络纺、紧密纺、嵌入纺等新型高档纺纱与高档服装和家纺用布,深入研发绿色纺织品,以科技为引擎推动企业跨越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技术革新并不是孝棉的“专利”。钟祥金汉江纤维素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家贵建议,湖北高校资源丰富,企业可以与高校加强合作,加强自主研发,把自主知识产权与高效项目结合起来。

  周家贵认为,纺织业上游产品附加值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近几年来,金汉江通过自己的发明专利,将生产出来的棉纤维素对准医药、航空航天、食品等中高端市场,其生产的棉纤维素不仅占国内市场的25%,还出口欧盟、南美、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

  与江浙等沿海地区相比,湖北表面上差在竞争实力和盈利水平上,但实质上是差在市场和产业链上,湖北纺织业存在化纤“短板”和印染“瓶颈”。

  坯布只是纺织产业最上游的产品,由于湖北产业链不健全,也缺乏服装品牌,导致湖北纺织业附加值并不高,行业的综合整体效益也难有效发挥,钱都被沿海的下游企业赚走。(长江商报)


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纺织品论坛]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更多关于: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ICP备1000871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