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已经拥有149家门店的国际快时尚巨头H&M似乎并不满足于既有的扩张方式,向细分市场渗透正成为它在中国发展的新方向。
以往H&M展现给中国消费者的仅是综合店模式,女装、男装、童装、鞋类及配饰等多品类集合在同店售卖,但从现在起,这种模式已经发生改变。继去年H&M在中国推出COS品牌专营店、高端系列&Other stories以及抛出了子品牌Monki后,近日,H&M还开启了单独的童装店和中国首家男装店,加速向细分市场进军。
4日,H&M中国总部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说:“目前这只是一种尝试,是否会在将来开设更多的细分店铺,还要看这种模式的效果和总部的规划。”
“作为自创品牌,H&M有能力向细分店铺延伸。”上海正见品牌管理创始人崔洪波对记者说,这种战略趋势更值得关注,中国市场已被H&M规划为最具竞争力的市场。
除了在开店模式上有所变化,在市场选择上,H&M显然也并不满足于在一线城市生根开花,反而将更大的希望寄托在二三线城市。据H&M方面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截至今年8月1日,除了香港和北上广深之外的二三线城市门店数已占到中国门店总数的63.76%。
虽然中国零售市场消费力已出现疲软态势,但H&M今年的开店步伐依然不减,总数将超过去年的45家。
为何当其他快时尚品牌逐步放缓跑马圈地脚步的同时,H&M在中国扩张的热度依然不减?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与二三城市,尤其是购物中心给予这几家快时尚龙头品牌的优惠政策密不可分,比如免租、低租、提供一些补贴等等,让H&M能够通过较低的门槛占领渠道先机,在中小城市这种优势显得更为明显。
当然,通过规模扩张寻增量或许也是H&M应对全球整体业绩下滑的途径。H&M集团发布的最新业绩报告显示,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期间,H&M集团净利同比减少了11.9%,同店销售下降4%。
不过,相比而言,不论是开店规模还是业绩,H&M始终逊色于竞争对手ZARA。ZARA品牌拥有者Inditex公司在2006年就成功取代H&M成为欧洲最大的服装销售商,并且过去三年的销售增长也超过了H&M。目前,ZARA已在中国市场拥有406家店铺,而H&M只有149家。
就在本月,H&M在美国正式开通在线销售平台,这个一拖再拖的电商执行力也让H&M在网络零售市场失去了很多机会,远远落后于ZARA。(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