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中国制造仅仅是在简单劳动密集型的领域内艰难爬行。中国制造的辉煌,是建立在成千上万从事简单手工劳动的工人身上;是建立在不用二次创造直接从外商手中拿到的订单之上;是建立在大量本国同类生产制造商激烈甚至残酷的竞争之上。一位对外贸易从业人士对记者谈到芭比娃娃的加工:“一个芭比娃娃售价是10~20美元,这其中中国工人只能拿到3美分,因为我们的劳动附加值实在是太低了。试想我们要生产多少个芭比娃娃才能换来一部含有尖端科技的苹果手机。”
在中国生产出口的大量产品当中,纺织行业无疑承担着这支中国制造的浩浩大军中的领军任务。美国的costo超市,日本的优衣库,西班牙的ZARA,走进世界各国的服装销售店铺或场所,几乎每件衣物上都有印着“中国制造”的吊牌。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中国的纺织制造业固然辉煌,但这份辉煌对于创造中国生产制造业的未来却并不是一条可持续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合理有效地将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在生产制造中添加更多的产品附加值,是实现中国制造业质的飞跃的关键。如今中国纺织业发展如何?面临其他新兴国家的工业崛起和更加低廉的价格,正在逐渐失去价格优势的中国服装织造业又该何去何从?对此,《世界经理人》记者采访了几家服装织造的企业,听听位于产业第一线的他们对于行业现状及发展的看法。
福州华尔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尔兹)的林心栋总经理在谈到他国同行竞争的问题时表示,其他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同行企业的崛起,确实对中国服装生产者的生意产生了波动和影响。许多大的服装工厂搬到了柬埔寨、越南等国家,订单流失的现象是许多中国生产企业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在他看来,“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上涨,中国的低价优势正在不断被削弱,刚刚起步的国家优势初现,这是一个趋势,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个趋势必然导致了贸易难做。这个也是大家都面临的挑战。”问及他本人对于此事的看法时,林心栋有着自己的见解:“这个趋势带来了挑战,但是人们总说挑战之中蕴藏着机遇。这也是在逼着我们做出改变,尝试新鲜,抛弃旧的思路和点子。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企业也就没有发展,止步不前。”
在谈到自己企业的应对措施时,林心栋指出:“华尔兹最大的武器,就是追求产品的品质,品质是关键。所谓品质就是‘品牌+质量’。你提供的产品是高档次、高质量的产品,是拥有其他产品不可超越的品牌效应的,那么你的顾客便不会无端流失。华尔兹是从事鞋业制造的,我们的产品通过人权认证、生产安全认证,产品的质量通过各项测试,在这一方面从未出现问题。华尔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而我们会做的,就是继续扩大这种品牌效应。在追求卓越品质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双重的竞争压力,林心栋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团队精神。“这种团队精神是我们所一直追求的。有了强大的具有凝聚力的团队精神,整个企业就会保持一种旺盛的生命力。面对竞争和挑战之时,企业不会退却,而是雄心勃勃地收下战书,期待用实力和能力战胜对手。这样充满正能量的企业才能够吸引客人,赢得顾客。”
创新,是常常被人们提起的话题。谈到服装制造业的创新,福建恒夏服饰织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恒夏)的洪建诚总经理深有感触。福建恒夏是一家外商独资的企业,主要经营范围是泳装、健身服、保暖内衣等弹力紧身服饰的生产加工和出口贸易。其主要的客户群也是面向国外市场。洪建诚对记者说:“之前我们是拿国外总部的订单,照着人家的要求和设计进行生产。现在我们拥有自己强大的设计部门,能够拿出自己的设计图样供客户挑选。曾经我们重视生产,现在我们认清了形式,投入更多在自己的设计团队上。之前我们只专注于做生产,现在我们不仅拥有自己的多家工厂,更有自己的贸易公司,直接面对客户。之前公司的业务主要面对国外客户,现在中国的国内内需也十分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认清这一点之后,我们也开始逐渐转变业务范围,较之从前更加侧重于国内市场。服务、设计、经营模式、运营方式这些方方面面,我们都在经历着创新,也切实尝到创新的甜头。”
谈及福建恒夏的核心竞争力,洪建诚把服务作为首要的关注点。他认为“我们企业一直提倡让客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们设身处地把问题都解决、把道路都铺好,梧桐树栽得好自然会引来金凤凰。恒夏力求满足客户的要求,‘早想到、先做到、更周到’是我们面对客户需求时的态度。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就是一个例子。原先没有自己的公司,只能找中介外贸公司进行交涉和洽谈,环节繁琐,也容易出现纰漏。现在依靠自家公司,环节简化、机制健全、流程参与度高、细节问题也便于监督和发现,公司和工厂双核运行,为公司带来了利润。”
中国服装织造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有过斐然的成就,也面临突破瓶颈实现飞跃的问题。这一问题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许多亚洲国家都曾面对这样的困境。关键就是认准时机,抓住机遇。这一方面日本和新加坡的发展模式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上个世纪60年代,在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认为要利用自身特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之时,日本已经认识到劳动密集型产业易被替代,易受波动,不是长久之计。日本政府大力扶植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崛起,大力提倡本国的企业进行创新。如今,日本已经成为在电子、小型家电、精密仪器、医药等领域的领军国家。新加坡的起步并不算早,但新加坡抓住了每次产业转型的关键期,从劳动密集型跳到技术密集型,最后实现了服务型为主的华丽转型。
挑战常在,但机遇也常存。中国制造业中的逐梦者们,抓住难得可贵的机会,便会筑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