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增长主要是依靠总出口规模的扩大。随着中国出口增速的下滑,今后中国出口对国内经济拉动作用将更多地依赖于国内增加值率的提升,比如可以促进非加工出口的增长,鼓励国内增加值率较高行业的出口等。
中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例很大,出口带来的国内增加值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重新评估。因此准确测算中国出口贸易的国内增加值,对正确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利益格局、把握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国际产业链条已经将众多国家联系在了一起,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不可能完全由本国生产,而是使用大量的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作为中间投入品来生产出口品,因此加工贸易在一些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加工贸易的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很大比例来自国外,中国从单位出口中获取的经济利益相对较低。对于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一般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显然已经不适用了。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以及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有明显提高,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远低于非加工出口,但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上升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工出口生产中使用国内原材料和服务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通过探讨和分析2002-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可知中国出口的增加值增长主要是依靠出口规模的扩大,且出口商品结构并没有得到优化,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出口增长仍是粗放式的,出口的效率有待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保持贸易规模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未来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出口产业升级方面,优化中国贸易结构,提升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扩大中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份额。
如何提高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原则上有如下选择:首先,鼓励企业开拓海外新兴出口市场,促进非加工出口的增长。中国加工出口对象主要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在目前欧美经济复苏和消费者信心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应该着眼于开拓新兴市场,加快中国非加工出口的增长。中国非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高出加工出口一倍,发展非加工出口对提高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鼓励国内增加值率较高行业的出口,特别是服务业的出口。中国服务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普遍高于货物出口,以2007年为例,服务出口的平均国内增加值率比货物出口高约24个百分点。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鼓励服务业出口,优化中国出口结构。
再次,在行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方面,可以通过鼓励出口企业的研发(R&D)投入,实现产业升级,提高相关行业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以及逐步提高工人工资水平,增加劳动者报酬在增加值和总产出中的份额,来提高行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最后,稳定人民币汇率,特别是要防止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保证出口企业的合理利润水平。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在于优秀且低廉的劳动力、良好的基础设施、高效完备的配套设施和优惠的出口政策。长期来看,增加政府教育投入和基础设施投资,完善相关产业配套设施,是保持中国竞争优势、促进出口持续增长、提高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应采取的长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