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东南移”的趋势近来愈加明显。记者昨日从亚洲鞋业协会独家获悉,该协会从多方调查出来的结果显示,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中国制造成本节节攀升,目前东南亚鞋业已抢走中国30%的订单。
订单东南移
“如今,东南亚当地鞋厂的管理层中不少人都讲中文,主要是从大陆或台湾派过去,管理水平已与大陆相差无几,产业配套也逐渐完善起来。”耐克一家代工厂的负责人如是介绍东南亚目前的鞋业现状。
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从2003年到2013年,中国制鞋工人工资在这十年中增长3.5倍,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后劳动力成本上升迅速,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累计升值超过30%,加上其他成本上涨,利润基本被蚕食完。目前,中国鞋子价格优势已丧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东莞等制鞋基地有不少大厂的工人锐减一半,三成订单已转移到东南亚国家。
“在鞋材方面,相当一部分还是从中国运过去,但自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后,这几年以来都可享受免税,这方面成本明显减少。当生产条件相差无几时,用工成本却相差一倍左右,海外客户越来越喜欢将订单落在东南亚,为了顺应客户的需求,从大陆转移到东南亚的生产线日益增多,台资企业转移趋势尤为明显。”上述耐克代工厂负责人称,目前成本压力严重困扰着大陆制鞋业。
该负责人还介绍,目前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工人月薪大约是500美元,印尼大约300美元,而越南只有250美元左右。对于鞋企而言,生产线转移东南亚后,平均一个工人的工资支出就可节省2000~3000美元,假如是1万人的工厂,一年就可以节省2000万~3000万美元的人工费用,这是非常可观的。
本报记者了解到,为耐克、阿迪达斯、Reebok等多个知名品牌代工,约占全球运动鞋及休闲鞋市场20%(以批发价格计算)的宝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宝成”),近年来陆续在江西、河南、湖南等地新建工厂,但还是赶不上往越南和印尼转移产能的速度。
宝成“砍掉”大陆两成生产线
宝成前不久发布的数据显示,该企业2012年底在全球的生产线一共523条,其中中国大陆的生产线为204条,比2011年底255条减少51条。而宝成同期在印尼和越南的生产线却明显增加,印尼从2011年的134条增加到157条,越南从140条增加到156条。这两个国家在之前与中国大陆生产线还相差100条以上,2012年却缩小到不足50条。
宝成方面称,为配合品牌客户的订单配置及善用各地生产优势,该企业去年将部分中国大陆产能转移到印尼和越南,2013年持续强化产能调度弹性,让中国大陆、印尼以及越南三地产能比重更加均衡。
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对制鞋业务的营运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宝成旗下鞋企业绩甚至出现负增长。2013年1~6月,宝成子公司裕元工业营收37亿美元,仅同比增长1.4%;宝胜国际营收8.86亿美元,同比微降0.3%。值得关注的是,宝成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率已经跌至2.4%,下滑到鞋业约定俗成的5%这条“正常”临界线下,而去年同期为6.5%。
与制鞋巨头宝成相比,中小鞋企并不具备在海外设厂的能力,面临压力更大。当客户将订单转移至东南亚时,这几年,东莞等地陆续有一批鞋企倒闭。
“现在,中国年产鞋130亿双,其中出口100亿双,内销30亿双,尽管内销增速迅猛,但在短期内以出口为主的格局还不会被打破,假如海外订单转移加速的情况不引起注意,很可能沿海地区的大多数工厂在5~10年都转移或关闭,这个从业人数高达1900多万人的鞋业将面临巨大冲击。”李鹏如是表示担忧。
广州台商协会前会长吴振昌也称,“其实,全球总体消费没有减少,大陆部分订单正被越南、印尼等国家瓜分走,东南亚处于产业经济高速发展期,鞋子、服装、电子等产业已逐渐与中国大陆势均力敌。为了避免产业大规模转移影响到就业稳定,中国政府有必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减轻企业运营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