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产业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过程,逐步由占主导地位阶段向占非主导地位阶段过渡。据资料显示,美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持续了110年,日本持续了80年。我国工业化还处于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业化阶段还要持续较长的时期。然而,由于受市场环境变化、生产成本攀升等不利因素影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纺织服装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都面临着哪些困境?解决这些困境有赖于哪些努力?本期以江苏常州为例,探讨目前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形势及应对措施。
江苏常州,一座有着3200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古城,北枕长江、南连太湖,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孕育了运河两岸工商明珠。常州的纺织、印染、服装行业曾经闻名全国,1992年创造出市区工业总产值36.12亿元,职工人均产值1.2万元,名列全国城市第二;卡其布、灯芯绒、牛仔布飞入寻常百姓家,“小桌子上唱大戏”、“农字当头滚雪球”、“八条龙”专业协作生产等常州经验曾经让那个年代的常州人激情飞扬。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关停并转”使一批曾经辉煌的纺织服装企业步入了暮色黄昏之中。虽然现在的常州纺织服装行业在外贸出口仍占有一定份额,对常州经济发展仍起重要作用(2012年常州纺织服装业对全市经济贡献力约为13%)。但不可否认,昔日的一些“常州制造”已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和市民记忆。“村村织机响, 家家纺织忙”,湖塘纺织繁忙的景象一去不返。
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国外环境、国内环境和自身因素制约了常州纺织服装业的发展。
外贸环境
国际市场环境日趋恶化 竞争对手成本优势增强
国际购买力持续下降。尤其以美国、日本、欧盟为首的经济巨头常年处在泥潭之中,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一旦希腊脱离欧元区,将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而美国自次贷危机后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大地震后,经济复苏更加艰难,在华采购也更加谨慎。
国外贸易技术措施越演越烈,进一步加大了国内纺织服装的准入门槛。欧美等发达国家不断出台禁用偶氮染料指令、重金属、燃烧性能、童装拉绳及检针要求等方面的标准法规,并通过出台原产地标签新法规等方式设立贸易壁垒;土耳其和印尼等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运用保障措施对纺织服装实施贸易保护的新动向。
主要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逐渐增强。常州地处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由于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不断上升,轻纺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国外大量订单向越南、印度、印尼、柬埔寨、斯里兰卡等成本优势明显的周边国家转移,国内部分轻纺产品订单向苏中、苏北、皖、赣、渝、豫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新兴纺织工业区转移,轻纺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内贸环境
原料劳动力成本波动 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2012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一吨要比国外高5000元,最多时甚至达到6000元。2013年,受H7N9禽流感影响,我国一些地区大量宰杀活禽,导致鸭毛、鹅毛原材料大量减少,使得羽绒价格一路飚升。中国羽绒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90%白鸭绒价格为35万元~36万元/吨,至5月27日,已涨到59万元~62万元/吨,涨幅超过80%。常州某羽绒服出口企业因羽绒原材料价格上涨,目前公司损失已多达900多万元。
人民币加速升值。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起,人民币一改一季度缓慢走升态势,在4月1日~5月28日的36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16次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并在24日一举升破6.19关口。至此,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今年已累计升值1.58%,大大超过去年1.03%的全年升值幅度。此外,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货币升值态势更为凌厉,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升值约2.6%和19%。有市场人士用定量分析直观反映出这种冲击: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利润率将下降10%、8%和7%。对微利状态下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用工难”、“用工荒”严重制约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用工荒”的存在有其必然的因素:一是长三角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少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得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劳动力外出就业意愿降低;二是纺织企业对自身形象和福利待遇的宣传不够,使很多务工人员对纺织行业的观念仍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存在工作时间长、待遇差等判断偏差;三是一些企业受低价竞争拖累,工资薪酬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对农民工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四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更注重生活品质、发展机会等,大都不愿意做生产一线上的普工;五是务工人员可选择的岗位增多,给一些工人增加了选择的余地。
自身因素
多元化市场格局尚未形成 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待优化
常州服装生产规模增长过快,产业链供需失衡。随着我国加入WTO,常州掀起了纺织服装业的投资热潮。2005年仅金坛地区就拥有纺织服装企业794家,其中规模企业460家,年产各类服装3.8亿件(套)。常州纺织服装产业相当一批企业盲目跟风投资,并且偏重投资于见效快的中下游产业,从而使得中下游产品扩张相对过快,导致上游原料供应短缺,纺织业的产业链供需严重失衡。
没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日本、欧盟、美国是常州服装出口的主要传统市场,其中出口日本的服装货值占出口额的比例高达40%以上,出口美国达27%,导致常州企业对发达国家过于依赖,贸易风险也将增加。目前,全球经济正经历二次探底,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并进一步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疲乏。常州多渠道、多口岸、全方位、多元化的出口服装战略没有形成,这是常州服装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主要原因。
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从产业结构看,常州市纺织服装出口产品基本处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的低端,在科技和资本投入要求高的新型纤维和面料、染整、产业用纺织品、新型环保产品和纺织机械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从增长方式来看,纺织服装产品的贸易增长以“跑量”为主,过多依靠价格竞争。常州市纺织品服装出口不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而且还要应对来自国内的竞争压力。
品牌建设薄弱。从总体来看,常州市纺织服装在出口中使用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不足,产品开发和品牌运作比较薄弱,在品牌建设与运作方面,与世界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常州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进行大规模的来料、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或简单模仿、复制国外的产品,致使纺织服装业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扩张状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是推进纺织服装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企业策略
常州纺织服装业面临着严峻考验,要维持生存和发展, 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 实现产业改造提升和优化发展。
推进技术改造
目前常州纺织产业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只能生产中低档产品,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企业赢利空间很小。因此,常州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实现优化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尽快提高行业装备水平,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大产品差异化, 增加产品花色品种和附加值,避免低水平价格竞争,重新获得并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
培育创新能力
常州纺织服装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新产品开发主要来自简单的模仿,简单模仿由于时间短、投资省、风险低、操作方便,在产业发展初期也起到巨大作用,但是这种简单的拿来主义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在核心技术上往往受制于人,产业发展停留于低技术水平,发展空间狭小。因此,要从简单模仿转变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上来,并最终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要积极推进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 组织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此外, 还要充分重视各种专利技术的开发,加大对专利技术开发的战略投人,提高专利技术的数量和质量, 形成技术优势。
形成品牌优势
对于纺织服装产业而言,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产业品牌优势是实现产业优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品牌的基础是产品质量,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不可能创建好的品牌。当前常州纺织服装产业提高产品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抓紧抓好质量基础管理工作。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对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软、硬件投人,稳步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不仅仅是创建优势品牌, 还要考虑发挥品牌作用。要通过创建优势品牌,充分发挥品牌的优势开拓市场加快产业发展,加快优势品牌产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步伐。
政策助航
优化政府服务功能
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调控经济运行行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经济事务的行政审批活动,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市场化宏观调控环境。要切实制定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支持一批重点企业上市。同时要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形成投资多元化的格局,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的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