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纺织网讯:
蚕桑产业是陕西安康市支柱产业之一,但是从2008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茧丝绸市场波动不稳、蚕茧价格下跌导致蚕桑生产直线下滑,不少蚕农毁桑弃养。
在旬阳县麻坪镇李家河村养蚕大户刘登新的养殖区里,400多平方米新建的蚕室都空着,外面的桑园倒是修剪得很整齐。村主任周云锋告诉记者,刘登新今年外出务工,不再养蚕了。这是安康蚕桑养殖业的一个缩影。作为陕南蚕桑基地县,旬阳县最高时一年可发放蚕种6万张。但今年春季,旬阳县只发放了6000张蚕种,是历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李家河村是旬阳县的养蚕大村,村上450户村民,最多时有350户村民养蚕。可如今,在家养蚕的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去了。
旬阳县麻坪镇李家河村村主任周云锋:“像人家外去务工,一天挣几百块钱,我们全村这个情况,养十来张虫(蚕)一年才一万多块钱。”
据了解,过去一斤蚕茧最高卖到近30元,可是最近几年,每斤蚕茧只能卖10多块钱,而且价格波动很大,劳动力成本又不断上升,养蚕的利润不断下降。此外,由于养蚕的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导致蚕农规模效益上不去。像李家河村一样,目前,安康多个蚕桑大县的养蚕户开始放弃养蚕,去年全市蚕茧发种量直线下降到23万张,蚕茧产量8000多吨,与2007年发放60万张的发种量相比,下降了61%,相当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水平。
为扶持培育蚕桑产业发展,安康市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蚕桑主产县(区)开展技术培训、规模养殖、市场信息等服务性指导活动,同时在汉滨、平利、汉阴等县(区)建立蚕桑科技示范点6个,重点进行省力、高效养蚕技术示范。
科技部科技特派员安康市蚕桑学会副理事长陈恒:“我们建议政府重点培育一些大村大户,通过规模化经营来稳定蚕桑产业的发展。目前,国际茧丝绸市场企稳回升,生丝干茧价格上扬,希望广大蚕农坚定信心,保持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