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服装生意15年,王女士从一位老板变成打工仔。昨日面对记者,她难掩疲累,“服装小店的春天真是一去不复返”。
如今,王女士正在万松园路为一家服装店打工。记者走进这家小店时,她正在翻看一本杂志,跟记者聊了近2个小时,没有等到一名顾客进店,唯一给小店添些人气的是2名学生,来推销UFO玩具。王女士笑笑,“现在谁还来街上逛,点一下鼠标衣服就到家门口了”。
她今年41岁,算是做服装生意的“老格子”。从1997年开始经营服装小店,她就盘着天南海北的服装,先后驻点民众乐园、江汉路和万松园路。
王女士还记得,2002年左右,在民众乐园卖服装,“每天打货都要三四包,1个顾客1次能拿6条裤子,2条跟自己买,2条给丈夫,2条给孩子,而这样的生意。现在怎么也做不来了”。
2009年,她因病盘掉店面,待2年后重操旧业,却发现服装小店的好日子已然不在。
生意突然变得清锅冷灶,一天卖不了几件。熬到2011年下半年,她再也请不起店员,只好半夜打货白天守店,一个人连轴转,最后终于支撑不下去,关了店门,由个体老板变成了打工仔。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万松园路、happy站台、民众乐园、车站路,实地调查服装小店的生存状态,发现王女士的状况并非独例。
与前两年相比,这些小店的销售额平均下降近三成,部分小店的员工已经减薪近30%。
面对服装小店生意的集体下滑,老板们的认知比较一致:经营成本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小店,摊薄的利润,而最重要的还是“上有商场吸走高端顾客群,下有电商揽走平价顾客群,我们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