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服装厂大楼倒塌事件的遇难人数已经上升至超过1000人,死者中大部分为服装厂的女工。该大楼4月24日发生倒塌,事发时楼内有5家制衣工厂、3000多名工人在工作。“血汗工厂”,已经是一个很老土的话题。遗憾的是,这个“老土”的话题,却像幽灵一般萦绕不去,时不时地刺痛人们的神经。
近两年,“血汗工厂”在孟加拉国频繁曝光:2012年11月,孟加拉国一家制衣工厂的大火造成112人死亡;2013年4月24日,首都8层服装厂大楼倒塌,死亡人数上千;前者尸骨未寒,5月8日,一家内衣制衣厂晚上失火,造成8人死亡……为何总是制衣厂,为何发生在孟加拉国?媒体报道显示,20年前,孟加拉国几乎没有成衣出口业,而如今,孟加拉国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服装出口贸易国,出口额占孟加拉国出口贸易总额的78%。2012年,孟加拉国服装业提供的直接就业岗位为440万个,其中80%的从业人员为女性,如果算上服装业带动的周边产业,它提供的就业岗位高达4000万,差不多是孟加拉国人口的27%,“基本上每一个孟加拉国人的生活都和服装业密切相关”。
可以预想,在孟加拉国廉价劳动力的吸引下,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蜂拥而至,建立代工工厂(孟加拉国最低月工资只有37美元,约合228元人民币;即使是服装厂的熟练工人月工资平均也仅为100美元);本地工厂主急于扩大产能,至生产条件和安全措施于不顾;更有成千上万的农村女性,或懵懂少女,或孩子的母亲,甚或幼年童工,在温饱梦想的驱使下,每天从全国各地涌进这些“血汗工厂”。加上政府监管不力,于是灾难频发。
不错,这都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但也仅仅是表象原因。孟加拉国“血汗工厂”归根结底来自于是全世界对廉价服装的需求:而“廉价”的后果,最终都由孟加拉国制衣工厂的女工承受——作为孟加拉成衣制造业最主要出口市场的欧盟表示,准备重新考虑对孟加拉国的贸易普惠制,以确保其遵守国际劳工标准;一些西方公司已经开始考虑转移生产基地。在享受了多年的廉价劳力之后,这些不负责任的决定无疑会对成千上万贫穷的孟加拉国人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10日,孟加拉国纺织和黄麻部长西迪基宣布关闭18家制衣厂,并称将关闭更多存在安全隐患的工厂,“将确保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得到遵守……”。
新的一星期即将开始了,数以百万计的孟加拉国人又将坐在缝纫机前。拒绝廉价,奋力自救,也许才是根本出路。(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