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品,做纺织生意,纺织面料网
 
中国纺织品网手机版 » 资讯 » 行业研究 » 正文纺织要闻 国际纺织 企业新闻 纺机设备 市场行情 行业研究 家用纺织 纺织科技 纺织贸易 人物访谈 中国轻纺城 政策法规 展会新闻 纺织知识 

控低端引高端 “动批”以后还批得动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纺织品网   tex.org.cn   日期:2013-05-09

提着几个黑色塑料袋,最好还能有个小拉车,看上喜欢的衣服一定不要喜形于色,装作不经意地问一句,“怎么拿货?”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去“动批”拿货,那是青春期的必修课。

但随着城市发展,“动批”一类批发市场的处境正在发生变化。西城区展览路街道日前完成了一份关于“动批”的万字调研报告,称未来“动批”将控制低端、引进高端,实现从商品档次、经营业态、购物环境、交易方式的根本转变,推动动物园周边地区产业升级。未来将通过建服装设计工作室、引进服装设计名人、建模特行业工作室等,将该地区打造成北京服装设计聚集地。这样的规划能否带来真正的“业态升级”?对此,各方声音给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大家说

商户说

“如果搬走,还能留住顾客吗?”

上周五早7点半,在聚龙服装批发市场里,林先生刚刚发送完一批牛仔裤。他已经在市场里做了7年,但这两年的生意明显不如以前,“人越来越多了,这几年都不赚钱”。关于动物园要转型走“高端路线”的事儿,林先生并不感冒:“不靠谱。都这么多年了,要改也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不过,纵然市场不如早年景气,商户们还是对“动批”有感情。几位商户都表示自己买断的是20年的合同,“租金不会涨,还是能做下去”。但如果市场转型调整路线甚至搬迁,他们一时无法接受。聚龙商户何大姐夫妻俩经营着一个六七平方米的小店卖包。“这几年很费劲。利润这块儿经常波动,尤其是淘宝起来了,我们的生意更难做!”何大姐每天早上7点就要准时出摊,一天要站上10个小时。“这一行本身利润就薄,再遇到爱砍价的顾客,卖个包费死劲了。”

但即使如此,对于她来说,聚龙里的这个小店仍然是唯一的生计来源。“如果搬走,还能留住顾客吗?”何大姐说,她不希望市场有任何“突如其来”的改变。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也许就只能回老家了吧。”

顾客说

“物美价廉没了,动批就死了”

在“动批”,爱美的年轻人才能找到些购物的轻松。几十元一件的小衫,不到百元的外套,满眼都是;而在三站地之隔的百盛,应季服装价格基本上都要四位数。

“如果物美价廉这个特色不在了,动批在我心里就死了。”今年32岁的魏小姐,从大学时代开始就是“动批”的忠实客户。一有闲暇,她便起个大早,换上一身朴素的衣裳,背着几个黑色大袋子去“拿货”。动物园周边的几个市场都有相熟的商家,也总能淘到“价钱两位数,卖相四位数”的好东西。

听说“动批”的升级改造中有一项设想是打造“动物园服装”的商标品牌,魏小姐感觉哭笑不得。“比如我身上穿着动物园80块钱淘来的衣裳,被朋友认为能跟商场里800块钱的媲美,这就有成就感。反过来可不行!我花800块买一件‘动批牌’的衣服,这不是笑话吗?人一看商标,还以为我80块钱买的呢。”

邻居说

“乱得不行,公交车都进不来”

上周五早上7点,“动批”一片忙碌。东鼎市场北面人行道上停满了车,地上堆着打包的货物。世纪天乐商场外也有不少摊贩摆摊。公交场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世纪天乐与金开利德两个市场之间的路况更加“乱得不行,拉货的车到处都是,公交车都进不来”。

专家评

北京不缺高端商业

营销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顾问李志起直言,他看了新闻报道之后,对动批“拟转型高端路线”的升级改造前景并不乐观。

“贸然高端化可能会影响人气。”李志起认为,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动批”这种定位中低端的销售业态,在北京的整个大市场环境下也有存在的理由,因为“市区里居住的并不一定是最有购买力的人群”。他甚至认为,对动批采取“一刀切”的升级转型,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市场的长期发展。”

“即使‘高端化’改造成功,会是什么样子呢?类似新光天地,或是金源新燕莎MALL?但这样的业态在北京已经有了,并且经过了相当长的市场培育。退一步说,即使改造成功了,动批周边的停车条件、环境条件也和这些商场没法比啊。”李志起说,他关注过不少类似的批发市场改造,但几乎没有成功的例子。

政府要学会尊重市场

“‘动批’这个大市场如何发展,最应该征求‘当事人’,也就是商户、老板们的意见。”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商务部专家宋则看来,动物园周边市场的形成“从来不是某个部门、某个领导在地图上划出来的”,而是出于市场自发的需求和规律。因此他呼吁:“有关部门不要动手动脚,越俎代庖地做决定,而是要尊重市场规律。”

先行者

万通商城:“升级”遭遇品牌尴尬

2006年,北京要求二环内已有的小商品市场和各类批发市场逐步关闭或升级,并向三环外转移,二环附近的官园市场、天意市场和万通商城先后进行调整。

万通商城开始“品牌化”,引入7-11和万宁、耐克、阿迪等知名商户。

在转型一年后,万通商城的销售主体仍然是工艺品、玩具和文具等,新引入的商家虽然聚拢了人气,但依然没有给原有的商户带来多少客流;品牌入驻后还往往被客人认为是假货,这令导购人员哭笑不得。

隆福寺街:多番改造也没聚回人气

上世纪90年代初,隆福寺街是整个北京最火的商圈之一。1993年,隆福大厦一场大火,让这条街自此一蹶不振。

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反复改造重建,但隆福寺街却再也没“火”。2000年,隆福寺重新改造,定位小吃和服装销售,以失败告终。此后改造成类似秀水街的服装市场,或致力于经营纺织品也没能成功。2003年,隆福大厦数码广场试营业仅支撑了一年就再次关门停业,宣告失败。

新秀水:东西贵了人气少了

当年守着树荫“撂地摊”的老秀水商户,至今还经常回忆起当时的火爆场景。虽然不少商品真假难辨,购物环境简陋,但那曾经是一个闻名世界的特色商圈。

“老秀水拆啦,新秀水进厅了。东西贵了,人却少了。”虽然新秀水街商品丰富,但家住永安里附近的李小姐还是建议朋友“逛逛可以,最好别花钱”。


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纺织品论坛]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更多关于: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ICP备1000871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