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传老牌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在本月底会关闭在中国上海以及山西的两家门店,这一消息得到路易威登中国公司官方的确认。“是的,这两家店从3月开始就不再营业。”路易威登中国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虽有关店但并不意味着停止在中国发展的策略,2016年路易威登还会继续在中国投资和扩张。
2016年路易威登新开店铺
目前,路易威登在上海共有4家门店,分别位于恒隆广场、尚嘉中心、力宝广场、国金中心,此次将关的门店位于淮海中路商圈的力宝广场。
公开资料显示,力宝广场是香港力宝华润有限公司及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优质与信心的杰作大厦,楼高39层,总面积超过40000平方米。
路易威登的上海力宝广场店于2010年4月28日开业,店铺共分为两层,整体面积1475平方米,主要销售旅行箱包、时尚手袋、男女时装、男女鞋履、腕表以及配饰等在内的路易威登全系列产品。
从地理位置来看,力宝广场无疑坐落上海的心脏地带。其所在淮海中路商圈东起西藏南路,西至陕西南路,2公里商业范围内聚集九龙仓、新鸿基、瑞安、百联、新世界等众多知名企业开发运营的商业项目,曾一度被外界认为将是上海下一个奢侈品聚集地。在这条商业街上,几乎可以找到大部分奢侈品牌包括爱马仕(Hermès)、杰尼亚(Zegna)、古驰(Gucci)、杜嘉班纳(Dolce&Gabbana)以及一些高端钟表珠宝品牌。
但近几年来,商圈内商业体不断面临调整的尴尬处境。磐宏商业地产机构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这条商业街在原本定位高端的品牌中如今又不断引入了Zara、优衣库(Uniqlo)、H&M、无印良品(Muji)、Forever21等快时尚品牌,淮海中路正逐渐转换为以新潮、时尚、年轻的快时尚品牌、运动品牌、轻奢品牌主导的商业区。
这一区域的奢侈品整体气氛一直未成熟,而高昂的租金却使这里成为沪上最贵的地段之一。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路易威登会选择关闭力宝的门店而不是其它的。
路易威登方面则表示,关店是一个正常的店铺调整行为。“我们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奢侈品。品牌关店开店实属正常。不必过多解读。”公司相关人士回复记者称。同时,据透露,在2016年下半年,路易威登会在河南郑州开出一家新店,同时在北京引入路易威登基金会,地址设在路易威登之家旁,如此二合一后北京旗舰店将会成为路易威登在中国面积最大的门店。
上述人士称,虽然有关店,但路易威登也同时在开设新店:2014年,在天津、济南、西安等地新开7家门店,而2015年则在杭州、青岛、北京开设了4家店。“我们依旧会在中国进行投资和扩张。”
据官方给出的数字,目前路易威登在中国的29个城市里设有42家店。
奢侈品行业呈现整体疲软态势
整个奢侈品行业似乎都已经进入了调整期。
历峰集团(Richemont)董事长约翰?鲁珀特(Johann Rupert)在2015年参加英国《金融时报》在摩洛哥召开的国际顶级时尚品牌行业高峰会(FT Business of Luxury Summit)时给这个行业泼下了一盆冷水。鲁珀特在会上表示:“让我夜不成寐的是,社会将如何应对结构性失业等问题。”他谈到了自己对人工智能将会扼杀就业的担忧。“有钱人将不想炫富。如果你孩子好朋友的父母失业了,你将不想买任何华丽的东西”。历峰集团旗下拥有卡地亚(Cartier)和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两大品牌。
奢侈品大鳄们一度寄希望于中国,因为这个有着巨大消费力的市场曾是驱动这些大牌高速发展的引擎之一。但现在,却让部分曾因“激进”开店得到甜头的品牌尝到了“苦果”。
比如雨果·博斯(Hugo Boss)。来自咨询公司贝恩的统计,其在中国的门店数目在所有的高端品牌中仅次于于乔治·阿玛尼(GiorgioArmani)和蔻驰(Coach),目前已经达到115家。记者注意到该品牌的开店量绝大多数集中于在2012年前,此后开店频率急速放缓。2015年的关店数量达到11家,这也是奢侈品品牌中在华关店最多的一家品牌。
当然,也有谨慎的。比如香奈儿(Chanel)。这家公司在中国总部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香奈儿最近的一次开店是2014年开设成都国金中心的精品店,2015年没有开设任何新的精品店铺。
“保守”的结果也意味着香奈儿相对于其它那些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较少:截止2015年底,阿玛尼已有154家,登喜路(DUNHILL)有111家,菲拉格慕(Salvatore?Ferragamo)则是74家。而于1999年进入中国的香奈儿,截止目前,在中国大陆境内,只开设有11家精品店铺。但上述内部人士向记者确认,“我们从未关闭过任何一家精品店铺。”
汉博商业商管中心总监崔薷予认为,由于国内高关税带来的奢侈品高价,以及政策层面反腐倡廉活动的影响让中国的奢侈品市场陷入低迷。“这两年大牌开新店的频率是明显放缓的。”她注意到的另外一个趋势是,中国与国外的差价让可以去海外的人坚决选择在那里消费,如果不得已在国内买,那么人们会选择去折扣店。“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名牌奥特莱斯开业了。人们总是对打折的知名品牌趋之若鹜。”
历峰集团旗下“上海滩”(ShanghaiTang)创始人邓永锵爵士(Sir David Tang)表示:“我们中国人要求打折。我们喜欢折扣!”他回忆起曾和中国最富裕的女士之一谈及在欧洲购物的情景。这位女士说道:“打几折?我想拿回销售税。”
奢侈品行业还会好起来吗?暂时看来无法下定论。即使在形势最好的时候,奢侈品也是个难以预测的行业。在过去20年里,时装和奢侈品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增加。但奢侈品行业并未崩溃。按照贝恩公司的数据显示,2014年奢侈品全球销售额增长2%,至2230亿欧元,市场规模是20年前的三倍。从乐观角度来说,不仅仅是富人,兴起的中产阶级也渴望购买高档的令人向往的商品。消费需求永远存在。
为了维持增长,这些大牌需要与时俱进地改变策略:更加谨慎地选择店址,对全球的价差做出调整,注重核心门店的维护翻新,扩大网络销售等等。
“如果不解决核心问题,国内的销售很难恢复。毕竟消费人群已经不一样了。”崔薷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