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晚间,香港上市泉企、协盛协丰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盛协丰”)发布公告,计划间接销售旗下的高档纱线项目、位于石狮市的协盛协丰(泉州)纺织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盛协丰纺织”),售价为2.48亿港币,折合人民币1.96亿元。一切顺利的话,这个已经亏损多年的“烫手山芋”,将直接从协盛协丰的体系中切除出去,不仅包括债务等,还将为其带来一笔数额不菲的流动资金。
高档纱线的生产和销售,这是一个备受瞩目和期待的项目,曾经被协盛协丰寄予厚望,在此前的公告甚至宣称“预计成为本集团日后重要利润来源之一”。从2007年的项目启动,到2009年的正式投产,协盛协丰纺织的实际运营时间不超过5年。
交易
尚待股东投票表决批准
7月12日晚间,在酝酿了一个多月之后,协盛协丰正式对外发布公告,旗下直接全资子公司已和买方订立买卖协议,计划出售旗下间接全资子公司协盛协丰纺织的全部股份及7亿港币(约5.53亿元)的贷款,售价为2.48亿港币,折合人民币1.96亿元。其中,约72%的资金将用作偿还给协盛协丰到期未偿还的贷款,剩下的28%将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协盛协丰表示,出售的公司占集团截至5月31日的年度亏损总额约37%,加上预期全球纱线需求放缓以及生产成本的上升趋势,预期通过此次出售,协盛协丰既可进行资产套现,又能提高集团的整体财务表现。此外,协盛协丰还在公告中宣布,该公司无意于交易完成后继续从事纱线生产及销售业务,将会集中于经营成品布料加工、印花和销售,以及商品贸易等现有余下业务,而公司也没计划或意图开发新业务。
按照程序,这项买卖协议以及进行的交易,必须经股东特别大会让股东以投票表决方式批准。这也意味着,尽管已经表明出售的心迹,但是这项交易尚未完全敲定。然而,就在公告之后的首个上班日,协盛协丰复牌后的股价一路飙升,股民对此项切割的期待,可见一斑。
待售公司调查 多数员工仍不知情
关于买家的明确身份,该公告只透露其是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的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而买方最终拥有人是从事制造五金配件及电镀业务。记者昨日电话联系协盛协丰董事局主席施少雄时,对方表示目前在国外不便接受采访,而至于买家信息将在接下来的公告中披露。
前天下午,记者驱车前往协盛协丰(泉州)纺织实业有限公司,这座工厂位于石狮市鸿山镇洪厝工业区,对外公布的厂房土地使用总面积为1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3.4万平方米。在厂区里,百余名工人仍然照常上班,从最基层的保安人员,再到企划部经理等中层管理,没有人知道或许将被易主,只有少数几名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诚早已获悉。“老板换人,但是公司的经营策略今年内应该不会改变。”协盛协丰纺织相关负责人说。
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3月30日,石狮市印染企业协盛协丰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主要从事服装面料印染、加工、销售等业务,下辖协盛、协丰、协盛协丰等子公司,实行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一条龙服务。协盛协丰在2003年甚至进入全国印染行业50强,2004年成为全国印染行业核心竞争力前十强,并荣获全国印染行业十佳企业光荣称号。
根据公告,协盛协丰到今年5月31日未经审核综合负债净额约4.54亿港元;销售贷款约7亿港元。而在2012年业绩公告中,协盛协丰的全年亏损为6935万元。
幕后
上游垂直整合控制产业链
见识过协盛协丰纺织的庞大厂区和豪华办公区,很难让人相信这个定位高端的纱线生产项目,也许将被协盛协丰切割出去。作为一家印染行业起家的企业,协盛协丰为何会涉足纺纱环节?根据协盛协丰此前的公告,该集团当时打算通过设立或收购其本身布料厂,用以生产优质坯布供自身使用,进行上游垂直整合。“而这个纺织生产项目,标志本集团踏出全面垂直整合及收入多元化之第一步。此举使本集团能够涉足石狮市当地生产纱线之庞大潜在市场,并确保坯布稳定低成本供应以供本集团生产之用”、“预期纺织生产项目将成为本集团日后重要利润来源之一”。作为当时泉州首家上市的染整企业,在项目的建设之初,协盛协丰曾将其视为压箱法宝。
“如果不控制原料价格,你的企业一直都会受人摆布。”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当时这一纺织项目的初衷,正是为了控制“资源性产业链环节”。为此,协盛协丰直接跨过“胚布生产”这一上游环节,向更上游的纺纱进军。这种做全产业链的做法,在当时的泉州制造业十分盛行。
据悉,协盛协丰纺织总投资额为7.5亿港币(约5.9亿元人民币),生产规模为50万锭,可建建筑面积约23.4万平方米。按照计划,该项目将分3期发展,完成后年产能可达5.5万吨,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根据当时的预期,第1期厂房投产后,可带动集团的营业额增加20%。“开设纺纱厂可以稳定集团的原材料供应,亦可提高与供应商之间的议价能力,还可保密新产品做法,有利公司未来发展。”当时的公司高层曾如此表示。按照原先的计划,第二期项目将在去年开工,但是扩产没等来,却换来了如今的一纸买卖协议。
原因
产能过剩 国内外棉价倒挂
上游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这一至今看来仍具超前性的企业规划,却在诞生之后面临一连串并不如意的外部环境变迁。“在开始的一两年还能维持生产成本,之后就年年亏损。”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该纺织项目正式投产的2009年,正是全球性经济危机发生的2008年的后一年,由于下游客户的需求不足,纺织行业的进入门槛也不高,在此之前,各地的纺织项目纷纷上马,供大于求,全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开始突显。即便是多家企业都在推出差异化纤维,但是真正盈利的却非常少。竞争激烈造成的恶果是行业之间都在相互压价,纺织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现在纺织行业多数都在亏损中运行,比谁能撑到最后而已。”
压在协盛协丰身上的另一座大山,则是2008年之后的国家棉花收储政策变革,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外棉价倒挂现象的不断扩大。国内外棉价差最高时曾超过6800元/吨。受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及丰产预期影响,近两年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呈持续下跌走势,如今差价仍在每吨3500元至4000元之间。“过去几年,国外棉价比国内棉价低了5000元/吨,国内棉价与越南生产出来的棉纱是一样价格,这几乎断了国内纺织企业的出口之路。”一名知情人士说,协盛协丰纺织每年棉花的需求为600多吨,生产的高档棉纱一半供应石狮本地企业,一半供应广东一带的企业,几乎没有出口。(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