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品,做纺织生意,纺织面料网
 
中国纺织品网手机版 » 资讯 » 家用纺织 » 正文纺织要闻 国际纺织 企业新闻 纺机设备 市场行情 行业研究 家用纺织 纺织科技 纺织贸易 人物访谈 中国轻纺城 政策法规 展会新闻 纺织知识 

加牙藏毯第七代传人用羊毛“编织”希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纺织品网   tex.org.cn   日期:2016-01-04

  时值年末,高原寒气逼人。青海湟中县上新庄镇加牙村的加牙藏族织毯传习所里,稍显冷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永良手里攥着自己染色的褐红色羊毛毛线,在织架上重复编织着“8”字扣,技法纯熟。

  考古资料显示,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先民3000年前就已掌握了原始藏毯的编织技艺。清朝时,因著名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扩建,急需装饰织毯和经堂坐垫,藏毯在离塔尔寺几公里外的加牙村逐渐兴起。

  杨永良是加牙藏毯的第七代传承人,祖辈曾靠着藏毯编织手艺在村上置办了磨坊、油坊,是个大户人家。

  20世纪80年代,传至杨永良时,随着西藏的销路被打开,加牙村迎来了“藏毯热”,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织藏毯。当地还盛传着“姑娘嫁到加牙里,不捻线着干啥哩”。

  “好像记事起,我就会织藏毯。小时候,我在炕上睡着,我父亲就在炕沿边织毯。二十多岁参加工作后,下班回家还在织。”现在在县城教书的加牙村人杨永昭对那时的兴盛景象还记忆犹新,“当时我从外县批发了11吨羊毛毛线,拉到村里,五天就被抢购一空,当时就挣了四万多(人民币),这可是笔巨款啊。”

  但好景不长,20世纪90年代,中国内地织毯进入西藏,市场饱和,加牙藏毯价格持续走低,逐渐无人问津。

  村里的织毯匠纷纷转行,除了在家务农外,开始向外谋营生。杨永良也不例外,因生计所迫,“夏天去外地挖金子,冬天在家里织一点,主要给亲戚朋友们”。

  好在杨永良最终没有放弃传了七代的手艺。加牙藏毯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杨永良被认定为传承人。三年前,在政府资助下,杨永良在村里开办了非遗传习所。

  即便如此,加牙村最终还是没能复兴昔日“家家织毯”的繁荣景象。“其实,现在村里和我年龄相仿的‘60后’基本都会织,但没人愿意干,到‘80后’,几乎都不会做了。”杨永良叹气道。

  “这门手艺传到我这一代,已经有七辈人了,我还是国家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现在日子过得去,就希望这门手艺别中断在我手里。”杨永良说,“一条藏毯能用三辈人,越用越光滑,保暖性好,老祖宗发明的编织方法,现在人想都想不到。”

  “我也想带几个徒弟,把手艺传下去。”杨永良说,现在不给年轻人开工资,就没人愿意来,不得已,有订单时自己只能花钱雇人到传习所织藏毯。

  杨永良“90后”的独子大学毕业后,在县上的一家企业上班,杨永良对儿子的选择表示理解,“织藏毯太单调,年轻人怎么会耐得住寂寞。”

  但杨永良心里也有自己的打算,“我身体还硬朗着,先让他去外面闯荡闯荡,等他老练些、成熟些,我再传给他,那时候他也能耐得住性子了。”


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纺织品论坛]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更多关于: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ICP备1000871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