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5 岁的高云娥是一名普通的妇女,在她家的一间屋子里,用铁棍扎起来的架子稳稳地竖在房中央,一根根白线从架子顶端整齐地垂到底部,两名工人正坐在板凳上小心地梳理线,旁边各种颜色的线整齐地堆放在一起。“我们织一张地毯需要20 天,今天最后一张已经织完,现在正在做最后的整理。”
“这个架子就是工作台,有近四米高,这些垂下来的白线我们叫经线,总共有1000 根。”高云娥说,一张地毯的花边和中间的图案加起来有几十种颜色,根据地毯的设计图案,工人需要在经线上一个结一个结地打,整个地毯能有数万个看不见的结,3 个人20 多天的加工,地毯才能完工。
在加工房的一角,还有一些已经拆卸的架子。高云娥介绍,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手工地毯、裁缝开始流行,和她一般大的女子不是进合作社里的服装厂当裁缝,就是到地毯厂工作,几乎全年都在从事副业生产。
“当时农村还是大集体时代,从事地毯加工的妇女除了每天可获得满勤的工分以外,还可以从工厂分得产品的利润。”高云娥说,那时候工人们每月最高能拿到奖金五百多元,相当于今天的白领阶层。以前,家家户户都把地毯当稀罕物,一般有钱人家给女儿出嫁时会陪嫁一对手工地毯。
记者了解到,手工地毯的价格是按照面积计算,一平米的价格在1000 至2000 多元不等,虽然价格上不占优势,但是手工地毯的加工技术是机械加工比不了的,“手工地毯的图案比起机器制作出来的更生动一些。”高云娥说,手工地毯的用线颜色可以达到几百种,而电脑制作的图案,用色不到十种,在艺术质量上远远达不到手工的水平。
高云娥向记者简单介绍了手工织毯的六大工序,即纺毛,设计图案,编织,平、剪、片,用滚刀将毯面梳理光滑,剪出图案层次,片出立体感,清洗到整修,都是纺织工的活儿。“若洗涤后毯形不正就将其边角绷直,再作修改。”
“现在懂得手工地毯这门手艺的人不多了。”高云娥说,现在的顾客大多是中老年人,年龄最小的都近40 岁,去年自己一共才加工了30 张地毯。“其实也赚不了多少钱,我得把这门手艺往下传,别让好东西就这样丢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神木从事手工织毯行业的人员已经很少了,加之大工业时代的到来,机械、电脑的普及使得手工业生产越来越受到冲击,就地毯生产而言,大量的电脑制作,使得手工制作变得几乎没利润,一个从事手工制作地毯工人挣得工资不及从事其她行业工人的一半。现在,高云娥家的地毯架子仅有一个在使用,工人也只有两位。
高云娥说,有好几次她都想把这些机械当废品卖掉,可想想自己干这个行当已经30 多年了,对这些架子和线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最终还是选择坚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