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品,做纺织生意,纺织面料网
 
中国纺织品网手机版 » 资讯 » 家用纺织 » 正文纺织要闻 国际纺织 企业新闻 纺机设备 市场行情 行业研究 家用纺织 纺织科技 纺织贸易 人物访谈 中国轻纺城 政策法规 展会新闻 纺织知识 

抗病毒口罩种类多 消费者们半信半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纺织品网   tex.org.cn   日期:2014-12-23

   新闻背景

  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战役硝烟正浓,还没有结束,禽流感病毒又在全球多地区现身。而且,伴随着冬季的到来,形形色色喜好低温的流感病毒也格外地活跃起来。

  来自天津市疾控中心的消息显示,目前当地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是“甲3型”。甲3型流感属于季节性流感的一种。其症状常表现为:体温上升,全身酸痛,疲劳感明显。在广东、江苏等地,还有胃肠道发病病例被确诊为感染诺如病毒。虽然这些病毒对人类的威胁远不及埃博拉病毒,但传染性也很强,容易让人感染。

  如果我们的衣服能预防和抗击病毒,该有多好。那么是不是有这样功能的纺织品?若是真有,它们又会怎样帮助我们预防和抗击那些病毒呢?

  预防病毒和抗病毒 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由于雾霾天气的原因,口罩持续走俏。记者发现,有的口罩说明上标有防病毒、抗病毒字样,这是不是真的呢?

  “预防病毒感染和抗病毒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朱以萍说,“防护口罩采用的是物理拦截过滤的原理。即利用一定孔径的滤材将大于该孔径的微尘和气溶胶颗粒过滤拦截下来,从而避免附着于微尘和气溶胶颗粒上的病原微生物(如病毒和细菌等),或其他有害因子,与人体接触进入呼吸道,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人被感染或受危害的风险。同时,被拦截过滤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因子依然附着于口罩滤材上,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因此,使用过的口罩,需依据国家有关医疗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抗病毒的概念是利用病毒抑制剂达到杀死或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

  新型纳米纤维面料 防微米级细菌病毒

  对于肆虐的埃博拉病毒,这些口罩是否有效?

  专家介绍,口罩分不同的功能,市面上也有各种不同功能的口罩。那些依据国际和国家标准生产并通过严格检测的具有生物安全防护功能的口罩才能预防病毒感染,包括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的直径大约0.08微米,即80纳米。

  前不久在武汉召开的第89届世界纺织大会上,大会主席、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教授王训该介绍了他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王训该,曾先后获得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首席终身教授、英国皇家纺织学会院士等荣誉,长期从事纺织、纤维领域的研究,他的多项科研成果均属世界首创。

  王教授表示,这是一种新型纳米纤维纺纱技术,可将纤维细化到100纳米以下,比90%的细菌和病毒都小,属于微米级的细菌病毒统统可被阻隔,埃博拉病毒也不例外。

  纺织品能够抗病毒 原因在于特殊材料

  纺织品防病毒是通过物理过滤,而抗病毒则靠的是材料。

  近几年,利用白云石、纳米银、绿茶提取物等制成抗病毒口罩的消息先后出现在媒体报道上。

  其中,纳米材料的出镜率比较高。以纳米银为例,银可以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银具有稳定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现有研究已证实,其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肝病毒和流感病毒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大连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还对纳米银抗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初步研究证实,纳米银对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与纳米银破坏病毒粒子结构及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有关。

  专家介绍,要使纺织品具有抗病毒的功能,还要对材料做一些处理。

  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具有抗病毒功能的材料做成纳米级的微细颗粒,然后与高聚物仿丝液共混,最后仿丝。另一种采用的是纳米整理法,在织物的后整理过程中将纳米材料添加到织物整理剂中,或是以涂层方式复合,从而赋予织物抗病毒的功能。

  抗病毒纺织品的相关研究人员表示,研发抗病毒纺织品的意义在于,削弱病毒的传播,减少突发性流行性病毒的危害。

  目前,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抗病毒纺织品就是口罩了。但是市场的认可度并不高,许多消费者对是不是真的能抗病毒持怀疑的态度。

  2014年8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抗病毒纺织品测试标准》。检测所针对的病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流感病毒;另一种是诺如病毒的替代品猫杯状病毒。

  有媒体称,此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功能性纺织品步入抗病毒时代。

  功能性纺织品,通常是指超出常规纺织产品的保暖、遮盖和美化功能之外的具有其他特殊功能的纺织品。譬如,常见的抗静电、免烫、防缩、防蛀、防水、防污、抗皱、抗起球等,还有阻燃、防紫外线、远红外、电磁屏蔽、抗菌消毒与防臭、防辐射、高吸湿等。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纺织品,有的仅具有单一功能,也有的具有几种复合功能,使其成为多功能或复合功能纺织品。而抗病毒功能则是功能性纺织品发展的最新动向。

  延伸阅读

  抗病毒没有那么简单

  病毒很小,多数单个病毒粒子的直径在100纳米左右。也就是说,把10万个左右的病毒排列起来才可能用肉眼勉强看到。所以,要抗病毒有时候却是困难重重。

  首先,由于病毒的结构和生活过程简单,不易与宿主细胞加以区别,因而很难找到一种“两全其美”的药物——既能杀灭“敌人”,又不会伤及“无辜”。在准确消灭病毒的同时,保存正常的人体细胞。因此,在抗病毒药物的开发过程中难免投鼠忌器。

  其次,很多病毒都没有动物模型。比如,尖锐湿疣,只在人体中生存,不能在动物体内存活。没有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也给药物研发带来了障碍。

  同时,病毒还很容易发生突变,从而产生耐药性,增加了抗病毒药物开发的难度。从2003年的SARS等疫情可以看出,病毒往往会以变异的方式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从而感染人体,同时还会对相应的药物产生耐药性。

  抗病毒有了国际标准

  日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抗病毒纺织品测试标准》。

  这个标准规定了纺织品(包括机织和针织面料,纤维,纱线等)抗病毒性能的测试方法。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国际上功能纺织品检测技术及评价体系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功能纺织品步入了抗病毒的新时代。

  功能纺织品区别于一般纺织品,主要包括,舒适功能纺织品、卫生保健功能纺织品、防护功能纺织品等。其中,卫生、保健功能纺织品又细分为抗菌、远红外辐射、负离子等功能,抗病毒功能则是最新发展动向。

  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但出口的纺织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尤其是功能纺织品的出口比例低下。国际功能纺织品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一方面为出口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上提供了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也对相关出口产品形成了一道技术壁垒。为此,呼吁纺织品研发单位及生产企业,应及时掌握国际纺织品发展趋势,潜心研究和开发高附加值的功能纺织品,并严格按照最新要求指导产品设计生产,为我国纺织品成功占领国际高端市场作出贡献。

  新型标准的出台,也给了我国纺织企业一个明确的目标,向功能性纺织产品行业进发,提升纺织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这是我国纺织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行业现状不突破就永远只能扮演跟随者的角色,走不出行业的困局。



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纺织品论坛]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更多关于: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ICP备1000871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