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我国化纤长丝机织物已成为纺织面料的一个重要品类,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长丝织造新产品推出。但2014年以来,在外需复苏缓慢,内需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全国纺织行业主要运行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速度有明显下降。同样,长丝织造行业也出现库存增加,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如何准确了解下游对产品开发的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甚至能引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成为长丝织造企业的重要课题。
8月20日,中国新型面料市场研讨会在杭州举办。会议期间,众多长丝面料生产企业代表及面料、服装设计师在会议现场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大家希望可以通过有效的供需信息传递,加强行业上下游的联动和沟通,推动服装与面料的协同创新,深度挖掘产业链价值。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徐文英表示,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坚定信心,创新发展,共同搭建上下游沟通的桥梁。他指出,行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除了原料、成本费用等,最多的还是缺乏创新精神,尤其在当前经济环境不理想的时候,通过技术创新研发产品开拓市场才是企业唯一的出路。
智能创新重中之重
徐文英表示,过去我们提到升级,就是要进口设备,提升装备档次,可是现在,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国的纺织业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有些企业花了大价钱进口了国际上最好的设备,但是产品还是卖不出去,变成了库存。这又是为什么?他强调,转型升级的关键绝不仅仅是投资设备,更是创新和技术,这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同时,他说到:“很多面料产品在国外转了一圈后,会以高出原价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被进口回来。我们的成本优势正在丧失,而创新和提高产品档次才能为我们的产品注入真正的竞争力。”
对此,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杨晓东也深表认同,他表示,企业在创新同时也应该面对市场,紧贴时尚。如服装产品面对的是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是决定服装市场的根本因素。而长丝织造企业作为面料供应商,也应该研究市场流行趋势,研究消费者对于面料的需求,同时这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他指出,如今市场上很受消费者喜爱的皮肤衣,就是面料企业通过创新以面料产品带动消费者需求的例子。同时,作为产业链上游的面料企业其原料的创新,不仅促进了服装企业的发展,而且更好的实现了产业链的互动。
创新之路虽艰辛,但也有企业硕果累累。江苏聚杰微纤公司凭借成熟的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今年1~6月,企业销售产值已达1.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3%,预计今年全年出口销售超2000万美元以上。公司的负责人介绍,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新品,不断以独一无二的产品满足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如今已在欧美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
此次对接会上,不少企业带来了最新研发的长丝面料精品。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生产的丝逸纺面料质轻、超薄、柔软,同时具有优良的弹性和抗紫外线功能,符合市场的需求。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仿动物纹环保面料,产品轻盈、飘逸,且轻薄而富有质感,适用于高档轻薄冲锋衣、风衣等产品,同时时尚、环保,赢得很多采购商青睐。
此外,主办方还将2014年全国长丝面料名优精品获奖产品的样卡在对接会专区进行了集中展示,供与会嘉宾观摩和选用。
对接合作专业高效
2013年“中国长丝面料市场研讨会暨贸易洽谈会”将面料展示的范围从羽绒面料延伸到服装面料。今年,根据采购商的需求增加了一些家纺面料,也补充了“大买家采购信息发布”这一环节。徐文英说:“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搭建一个上下游对接的平台,提供供需双方信息充分沟通的渠道,从而促成有效交易,同时也借助这个平台,共同研讨当前行业经济形势及市场走向,以便更好地掌握市场规律。”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大买家采购信息发布的活动中,中国红豆集团、七匹狼集团、汉帛(中国)有限公司和江苏云幅服饰有限公司都发布2015年的采购计划。其中,红豆集团介绍接下来计划采购面料500万米左右,金额达到10亿元。对于这些信息,很多面料企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纷纷表示会后将针对这些企业的需求对接公司的产品做出相应的调整,希望与这些大买家形成对接、展开合作。
江苏斯尔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德荣表示,短短一天的时间就接触了多家实力企业,既节约了天南地北拓展业务的人力、时间、金钱等成本,又可以直接和品牌相关负责人一对一准确交流,省去了很多无效的拓展业务的环节,效果很好,今后企业会更多的参加到这样的活动中来。
吴江市佳运达喷织厂董事长周金才也认为,相比大型的展会,此次对接会的举办更有针对性。记者在同其他企业代表交流时也都得到了相似的反馈,多家参展企业负责人表示,长丝面料生产企业在这种小型但非常专业的交流平台上可以深度了解品牌设计师的产品开发需求,把脉市场走向,这是一场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高效匹配客户资源和优化产品结构的对接会。
此次会议的召开为长丝面料生产企业研究市场、拓展市场和研发新品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徐文英表示,今后协会还将积极探索和开辟新的形式,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并帮助和引导企业转型。(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