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品,做纺织生意,纺织面料网
 
中国纺织品网手机版 » 资讯 » 家用纺织 » 正文纺织要闻 国际纺织 企业新闻 纺机设备 市场行情 行业研究 家用纺织 纺织科技 纺织贸易 人物访谈 中国轻纺城 政策法规 展会新闻 纺织知识 

从学生到工程师的卓越化进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纺织品网   tex.org.cn   日期:2014-07-09

  项目名称:纺织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完成单位:苏州大学

  主要完成人:潘志娟 陈廷 冯岑 眭建华 蒋耀兴

  “明年我们第一批‘卓越工程师’班的同学就要毕业了。”说这话的是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副院长潘志娟,对于第一届“卓越工程师”班级明年即将步入社会,潘志娟自信满满又充满期待。到苏州大学走访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时候正值毕业季,谈起苏大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优秀的毕业生们,学院老师们欣慰而骄傲的情感溢于言表。

  实施“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苏州大学并不是第一家。在与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充分沟通,并借鉴兄弟院校的培养模式后,苏大的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根据自身优势形成了具有核心特点的“纺织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

  7门理论课 2个实践环节

  据介绍,该项目的整体创新点体现在3方面,首先将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与教学平台建设、专业建设相融合,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科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多层次实验教育体系、多类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省、校”三级创新实验计划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培养卓越、创新型科技人才。

  其次,校内外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充分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专业主干课程和实习环节基本都为校企共建课程,由双师型导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工作。

  最后,结合学生就业现状和行业实际,建立多类型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形成校内外“双导师”指导体系。将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科教学的全过程。

  潘志娟表示,学院建立了7门理论教学课程和2门实践教学课程为校企共建课程;建立了“双E”型工程能力培养机制,根据学生的就业去向建立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形成了工程实践方案和校企共建课程体系。

  那么,卓越班的学生是如何遴选出来的呢?“我们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在第四学期遴选20人作为卓越班的成员,主要依据其前3个学期的综合成绩。”潘志娟介绍,学院依此建立 了“1.5+1.5+1”的人才培养模式——1~3学期为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学习阶段,4~6学期为专业课程及专业实验教学阶段,7~8学期为全时段企业实习阶段。

  双师型导师 从课堂到工厂

  在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除了正常的企业实习、毕业论文外,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够真正为企业所认可,纺织学院特别增加了2~4周的生产实习,且这最后一年的实习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双负责制,企业的导师由学院经过严格的审核聘请。

  此外,对于工程实践基地的选择,学院的老师们也费了一番心思。“在系统分析近5年学生就业去向的基础上,学院确定了“卓越计划”中的企业实习与企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工作主要在纺织产品设计开发类、纺织品检验检测类、纺织服装营销贸易类企业开展。”据潘志娟介绍,为了便于对学生进行指导管理,学院会选择苏州附近的企业,在实习前学生会和学院、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对各方形成良好的约束。

  双师型导师要承担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一系列工作,企业一线工程师每学期会固定来学院做培训,这些鲜活的教学案例得到学生的青睐。这种双向的往来,让卓越班同学们在选择实习企业时也有的放矢,对于很多人而言,实习的企业可能就是其未来职业发展的第一落脚点。

  对于学院而言,新的教学改革建设了一支由校内骨干教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组成的师资队伍。

  建教学示范中心 成果校企共享

  “纺织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受益的不仅是学生,学校和企业在此过程中也逐渐摸索出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企业用人思路。

  该项目建设了纺织与服装设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纺织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基于后工业时代的纺织类复合型本科专业人才链的培养模式省级创新实验基地、纺织与服装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纺织重点类专业。

  通过校企共建课程的建设、企业双师型导师的聘任、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立,使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使企业充分参与到各项教学实践活动中。

  校企共建课程建立由企业双师型教师和本校教师组成课程小组,共同确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及承担教学任务,使专业理论课程与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更为重要的是,卓越工程科技人才项目将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科教学的全过程,依托于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纺织与服装设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丝绸工程省重点实验室、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基地等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教学平台,通过多层次实验教育体系、“国家、省、校”三级创新实验计划、多类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培养卓越、创新型科技人才。

  到目前为止,卓越纺织科技人才培养项目收效良好,对于即将步入生产实习阶段的卓越班同学而言,学院所瞩目的不仅是这一批人才的成长,更多的是对一类纺织行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建立的期待。


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纺织品论坛]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更多关于: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ICP备1000871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