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在营山县城南镇化育桥社区的一家玩具加工坊,几十名“织女”熟练地使用缝纫机制作布艺玩具,整个加工坊显得繁忙而温馨。
今年33岁的李红梅是营山县东升镇楼房村人,初中毕业后,她到深圳打工,进了玩具加工厂,从事这一行业已有10多年。如今,为了照顾家庭和孩子,她和丈夫一道回到家乡创业。丈夫从事实木家具生产,她则利用多年的工作经验,于今年初开办了一家小型玩具加工坊。
加工坊位于学校附近,“织女们”和李红梅一样,送孩子上学后,便来到这里“飞针走线”,待孩子放学后,便接孩子回家。加工坊计件算工资,一些勤快的“织女”还把半成品带回家加工,以增加收入。“既照顾了家庭,又能挣一些钱贴补家用,这种生活模式挺好。”“织女”刘海英说。
记者了解到,该加工坊生产的玩具被送至深圳后,经过包装,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如今,加工坊吸纳了3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休闲式的生产方式,让每位“织女”月收入达1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