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吴江民营企业生产的超细化纤丝、一条自主研发的全球顶级生产线,吸引了中国工程院纺织系统全部六名院士聚焦的目光。
在参观完盛虹集团的生产车间后,日前,蒋士成院士感慨地说,“盛虹的诸多成功经验启示我们,依靠科技创新,开发差别化与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更高层次的转型升级,是纺织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针对现阶段我国纺织产业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的局面,前昨两天,蒋士成、周翔、孙晋良、郁铭芳、姚穆和俞建勇六名院士亲临盛虹集团,下车间、看产品、问工艺、聊发展,并以盛虹“创新的纤维技术”为案例,为我国纺织产业“十三五”科技创新提供决策参考。
这六名院士此行是为了“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6—2030)”项目破题而来。此前,他们已先后走访了江苏恒神纤维、阳光集团等企业。作为“压轴一站”,盛虹最吸引他们的是独有的行业创新力。这家我国化纤纺织的龙头企业,纤维产品差别化率已达85%,并以年产165万吨差别化功能性涤纶长丝总产能处于全球行业领先地位。
在盛虹集团现代化的纺丝和加弹车间,六名院士边走边看,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品种和创新工艺。巨大的车间内,除了一排排高速运转的设备外,工人寥寥无几。车间内光线暗淡,院士们不时摘掉眼镜,仔细观察细如发丝的纤维生产过程。虽然有些吃力,但院士们却越看越起劲。
“车间实现了熄灯操作,反映出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非常好。”在德国巴马格纺丝机与日本TMT加弹机前,见多识广的姚穆院士表现出浓厚兴趣,贴近了脑袋仔细打量。
“我们的设备均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改良和革新,不仅改善了纤维品质、提高了差别化率,还提升了生产效率。这是盛虹‘创新的纤维技术’窍门之一。”盛虹化纤总工程师梅锋说。
目前,盛虹已开发出世界第一条PTT记忆纤维专业生产线,成为全球最大的全消光系列纤维供应商、阳离子加弹丝系列纤维供应商及全球最大的细旦差别化供应商、全球两大PTT切片生产商之一。盛虹建成的国内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3万吨PTT连续聚合装置,打破了国外对PTT聚合技术的垄断。
“创新是纺织产业发展的灵魂,也是唯一出路”,蒋士成院士说,我国纺织产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进入了产品雷同、产能过剩的尴尬境地。面对困局,只有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加大创新力度,才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