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品,做纺织生意,纺织面料网
 
中国纺织品网手机版 » 资讯 » 家用纺织 » 正文纺织要闻 国际纺织 企业新闻 纺机设备 市场行情 行业研究 家用纺织 纺织科技 纺织贸易 人物访谈 中国轻纺城 政策法规 展会新闻 纺织知识 

政策利好 为啥棉纺企业还要"外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纺织品网   tex.org.cn   日期:2014-04-01

        今年9月,棉花临时收储制度就将终结,数千元的国内外高棉价差有望收窄。可是不少棉纺企业向记者反映,还是“要逃走”,把工厂搬到东南亚、非洲、美国的地界上去。
  
  既然政策利好,为啥企业还要“外逃”?一位企业家的话道出了原委,“包括进口配额在内的一系列棉花政策就像是企业头顶的堰塞湖,早晚要致命,早逃才有希望。”
  
  纺织业是中国最早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了较强比较优势的行业。棉花是国际市场上可以自由交易的大宗商品。然而,高度市场化的中国棉纺企业并不能随意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来自由配置棉花资源,平抑成本。因为中国的棉花市场还保留了计划经济的做法。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各种棉花政策制定的初衷都是减少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防止棉价大起大落,保护处于弱势的棉农的利益。然而,与制定进口配额的年代相比,中国棉纺产能增加了4倍多,配额指标远远不能弥补供需缺口,导致绝大多数企业都需缴纳高达40%的滑准税。与初次制定收储价时相比,政府现在托市的棉价每吨超出了国际市场价5000元,企业不得不变进口棉花为进口棉纱,致使中国棉花种植面积连年缩小,棉花质量也日渐下降,政策既未惠棉农,还伤及棉纺。
  
  棉纺业正在上演的悲剧,恰是“市场”为“计划”埋单的缩影。市场经济之所以更为高效,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高低是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自愿形成。这样形成的价格可以促进合理化分工,自动调节供需,从而引导所有参与者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效益。而所谓配额制、收储制,事实证明,无论初衷多好,由于通过行政手段扭曲的棉花价格,无法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变化,人为削弱了企业判断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后只能是肥了一批指标倒爷,毁了中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把市场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
  
  留住优质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各级政府都想多做些事情,但是政府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是裁判员,不是家长,不能总把产业当孩子。尽管行政手段是最立竿见影的调控手段,但种种以爱护为理由的行政干预,对市场和企业造成的伤害更大。尤其是在产业关联度越来越高、资源配置全球化越来越深刻的今天,对任何单一产业的行政保护都有可能对其它一众产业造成严重的打击。
  
  真正优质的企业深谙“找市长”不如“找市场”。与财政补贴、土地优惠等政策相比,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而这个环境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至于如何抗住市场里的大风大浪,特别是要素价格的大起大落,市场里自有大量的避险工具,例如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就是不错的选择。
  
  如今,临时收储已变棉农直补,棉花政策已在兼顾农民利益的条件下,向市场化迈进了一大步。那么增加并逐步取消配额理应尽快提上日程。毕竟,如今海外市场的“招商”条件都相当诱人,要留住好企业,政府就得把准脉、开良方。正如某位谋求“外逃”的老总所言,“政府真的不用老来问我需要什么优惠才肯留下来,我们什么都不要,只要松绑,给我们自由。”


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纺织品论坛]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更多关于: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资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ICP备1000871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