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沪通长江大桥开工建设。作为沪通铁路大桥北桥头堡和沪通铁路江北两个车站的所在地,通州区位优势陡然提升,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上海自贸区成立、创建国家级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诸多优势叠加,使通州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转型之路,打造长三角北翼高新产业集聚区。
创特色,提升产业层次
家纺、建筑、船舶海工是通州传统主导产业。近年来,通州通过组建三大产业研究院,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以南通家纺城为核心,建设创意中心、家纺产业研究院、家纺设计及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纤意坊创意产业园等,打造世界一流的家纺产业基地。
南通家纺城每年推出3万多个新花型、近20种新面料,延伸出300多项智力成果获得转化、推广和应用。去年,南通家纺城实现交易额550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家纺交易中心。
通州建筑铁军也享誉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为了加快建筑企业转型。去年7月,江苏通创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汇集国内外建筑科技、产业领域精英,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加速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目前通州建筑业共有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得国家和省级施工工法43项,实施省级以上科技示范应用工程53项,申请专利24项,在全国名列前茅。
对于正处于行业低谷的船舶海工产业,通州通过推动“中-乌(江苏)船舶与海洋工程跨国技术转移中心通州分中心”建设,开展海工产品的研发设计、关键工艺研究,实现核心装备国产化。韩通重工先后获得了20多项专利,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在手订单已达71条。通州促进船舶海工企业强强联合,迅速提升产业综合实力。目前,蛟龙重工与大唐、明德重工与舜天、东德重工与德国MMF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搭平台,加快转型步伐
通州打造以国家高新区为龙头,滨江新区、锡通科技产业园、南通空港产业园、石港科技产业园、南通家纺城“一城两区三园”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主力平台,形成了一批优质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2013年,六大主力平台实现应税销售383.36亿元,占全区工业应税销售的54.18%。
去年12月20日,南通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这次获批的全国共有9家,江苏仅此一家。南通高新区科技新城55万平方米创新载体在建设中,将为前来南通高新区的创业者提供化蛹成蝶的新舞台。
科技之窗是科技新城的核心区,总投资15亿元,吸引了中科院系统的研究院所、“211”工程系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机构落户。
东大科技创业园、盛发科技创业园等创新载体已结硕果,入驻企业总共近50家。此外,通州已拥有省家纺设计及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省家纺面料服务中心、省电机检测中心;成立了南通市第一家创业投资中心,管理资产规模超过30亿元。
通过搭平台和金融支持等强有力的扶持措施,通州高新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