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棉绵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增福30年潜心研究,发明了世界上首个全自动无网沙、无磨压、无绗缝的制被工艺,引发了国内棉被生产革命,其“棉绵”家纺系列产品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行业标准。堪与世界顶级品牌媲美。然而,老王却遇到了“掘宝”难“献宝”更难的尴尬问题。
炼狱:有志者事竟成
今年66岁的王增福是仙居县人,16岁那年开始学弹棉被,19岁时,他成了当地有名的弹被匠。
后来,王增福发现传统的棉被有易松散、伸缩和保温性能差等许多缺点。他想,如果能研制出一条既轻柔又省料、保暖的棉被,那该多好!
于是,王增福在仙居乡下的一个山顶上办起了棉被厂,正式开始他的“棉被革命”。
根据王增福的研究,传统棉被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缺点,主要原因是棉絮中含有大量杂质和灰尘。要是能研制出一台帮棉花“洗澡”的机器,利用“风洗”工艺去除棉絮中的杂质、灰尘,其他问题就好办了。
经过多年研究,王增福所设想的,不需磨压、棉纱网罩、用线绗缝,重量轻、绵软回弹的棉被,如同“水中月”一样有影无踪。
数百万元家产耗尽和上百次的失败并没有阻止他的不懈追求。他借来路费,跑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咨询专家。得到的答复均是:美国、日本、德国、土耳其等家纺业发达国家还没有这样的工艺,你这是异想天开。
但王增福认死理,认为自己的思路没错。他下决心要生产出天底下第一条无网纱、无磨压、无绗缝的被子来。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了上百次失败,王增福在炼狱中成功。他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对棉花进行“风流洗”的风流机,并根据拉二胡手指移位振动发音原理和一些自然现象,又先后发明了缠棉技术和离棉技术。
紧接着,他一鼓作气,结合自己的“三大发明”,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条40多米长的无网纱、无绗缝、无磨压生态功能被生产流水线。如今,这条流水线每年可生产20多万条“棉绵”生态功能被。至此,当初专家断言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
荣誉:接踵而至
王增福发明的“棉绵”生态功能被,轻如薄羽,能随微风飞舞,不仅克服了传统纯棉被的诸多缺点,还具有自然蓬松、绵软贴身、吸湿透气、无异味等特点,保温性能是普通棉被的3.7倍,动物丝毛织被的1.2倍。
“温饱”问题,“温”在前,“饱”在后。棉被重量下降一倍,保温性能提高,王增福的制被工艺体现出了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如果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伟大之处是在同样的土地上能种出更多的粮食,那么,王增福同样让人肃然起敬,因为全世界如果都能使用他的工艺生产棉被,可以节约的棉花难以估量。
于是,各种荣誉接踵而至:
2001年,“棉绵”通过浙江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并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
2002年,“棉绵”荣获日内瓦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金质奖,第80届中国针棉织品交易会暨北京国际针棉织品博览会“最佳品牌展示奖”,中央电视台上榜品牌;
2004年,“棉绵”入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抽查认定的“全国家纺十佳”;
2005年,国家中纺标检验认证:“棉绵”产品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行业标准,属国际领先;
2006年,“棉绵”家纺被确认为2008年奥运会指定用品。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东辉在实地考察了棉绵公司后对王增福说:“你是中国棉被革命的第一人。”
期间,鉴于王增福的杰出贡献,他获得了“共和国的脊梁”世纪之星金奖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并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表彰和肯定。
尴尬:“掘宝”难,“献宝”更难
“棉绵”生态功能被堪与世界顶级品牌媲美,无疑是个宝贝。王增福说,我好不容易掘出了宝贝,就要将宝贝献给社会。
基于此,他曾踌躇满志:推广绿色环保的“棉绵”循环经济理论,先大举进军国内市场,继而闯入国际市场,让“棉绵”“红”遍世界。
然而,如今身为台州市政协委员和仙居县政协常委的王增福却遇到了尴尬:“棉绵”虽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走不出“深闺”。
问题主要在于,知名度不高,除了在家纺生产企业名声很大以外,关键是广大消费者很少有人知道“棉绵”。
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出在老王自己身上: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品牌。
目前,“棉绵”公司缺少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策划人才,年产20万条棉被的生产线,实际产量只有几十分之一。
业内人士还认为,我国家纺业真正起步虽然只有20来个年头,但发展日新月异,已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为国内家纺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
与任何一个已经“走红”的家纺品牌一样,“棉绵”要想走出“深闺”,必须积极寻找优秀的经营管理和策划人才,在宣传上做文章,让“棉绵”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中国家纺协会负责人说,现在,各级政府、部门都在提倡为企业服务。像“棉绵”这么好的朝阳产品,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应该大力扶持,使之尽快做大做强,否则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