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永辉超市还公布了2016年年度业绩和2017年一季度业绩快报。虽然业绩不错,但是其电商发展进度依然缓慢。同时,永辉超市还表示,将在2017年打造全新的“超级物种”,计划全年开店24家。
永辉超市对标ZARA、无印良品和宜家,开创自有品牌,成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能否如其所称的那样在两三个季度实现单店盈利?发展缓慢的电商业务接下来将有何作为?“超级物种”何时在全国复制?就此类问题,《投资者报》记者拨打永辉超市董秘张经仪电话,遗憾的是对方电话设置呼叫转移,未能接通。
转型效果待考
在生鲜领域做得如火如荼的永辉超市,将开创服装自有品牌。其目标是打造中国版ZARA、无印良品和宜家,这使得其还未面世,就已赚足眼球。
永辉超市给自己定的终极目标是打造服装品牌航母舰队,目前先实现小目标,分步骤实施大战略。
据了解,永辉超市将在4月下旬,在重庆南坪万达永辉超市,率先开出类似于主题百货业态的品牌店铺组合体,其面积为200至400平方米不等。永辉超市欲用两三个季度来实现单店盈利,然后再快速复制。
永辉超市表示,在经营模式上,将F2C服装采购模式(从厂商直接到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转变为SPA模式。所谓的SPA模式是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纵向整合供应链来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目前,市场上的品牌,如ZARA、H&M、GAP等就是采用的SPA模式。
同时,永辉超市认为自身有做服装的基础,因为其总部所在的福建当地有很多服装类工厂,公司也培养了自己的买手和采购团队,已形成自己的套路。
理想很丰满,现实又是怎样呢?
的确,永辉超市早在2008年前后就涉足服装行业。彼时,服装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10%左右。但从2014年~2016年的业绩来看,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其服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56亿元、22.32亿元和13.38亿元,同比增长7%、减少1%和40%;毛利率分布为29.7%、30%和28%,同比减少0.98个百分点、增长0.52个百分点和减少1.77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永辉超市此时做自有品牌属于大冒险。当前国内的服装品牌过剩,超市企业做服装自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劣势。比如:顾客对超市自有品牌服装价格的心理预期比较低。
尽管在今年1月份,永辉超市的全资子公司永辉控股,拟联合贝恩资本老鹰控股有限合伙,按照40%、60%的持股比例收购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服务企业达曼公司。永辉超市也看好达曼的品牌开发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达曼的长项并非服装,因此在为永辉超市服装业务上提供的帮助很小。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超市并非消费者购买服装的主要场所。虽然永辉超市声称要服务于80后、90后,但是在电子商务盛行的今天,年轻人选择去超市购买服装的可能性比较小。
如此看来,此次永辉超市能否转型成功,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也许是两三个季度见分晓,也许需要更长时间。
电商仍是短板
近日,永辉超市还公布了2017年一季度业绩快报。其营业收入为153亿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为7.4亿元,同比增长58%。
此前,永辉超市还发布了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永辉超市的营业收入为492亿元,同比增长17%;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增长105%。其净利润翻倍,主要是因为去年12月,永辉超市将世纪联华的股份以8.5亿元卖给易果生鲜。
从主营产品来看,生鲜及加工和食品用品依然是永辉超市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其营业收入分布为191亿元和189亿元,同比增长19%和20%;服装产品的营业收入为13亿元,同比下降40%。
根据凯度消费指数数据显示,永辉超市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2.2%上升至2016年的2.8%,与百联并列成为渠道排名居第六的零售品牌。同时,其份额也接近了家乐福3.1%的市场份额。
此外,永辉超市在2016年年报中提到“超级物种”这个新概念。所谓的“超级物种”,就是将零售与餐饮结合起来的新业态,其中包括波龙工坊、和牛工坊、鲑鱼工坊和麦子工坊等,这些业务都归于永辉超市子公司永辉云创。据了解,“超级物种”已经在福州、上海和南京三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验,接下来准备在北京市场进行选址。
“超级物种”将会给永辉超市电商带来流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永辉超市在电商方面的发展依然很缓慢。尽管永辉超市目前在部分城市开通了APP下单门店提货的服务,但根据年报数据显示,线上客户与实体店客户消费比例仅为0.098%。目前永辉超市仍未在全国开通电商直接送货上门服务。
如此看来,作为致力于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业态,“超级物种”或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此外,永辉超市的竞争对手“盒马鲜生”也即将面世,这也为其增添了阻力。
记者 向劲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