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原料
产品都“做烂了”,当然没利润
对比业绩好坏的两种企业,最直观的在于“产品差异”。新产品开发总是不受纺织企业重视也是有原因的,早些年一些企业也尝试过投入大量物力、财力做新产品,但往往是刚做没多久,就被竞争对手纷纷抄袭,研发费用都没赚回来“新产品”已经沦为“市场货”,一来二去之后企业开始觉得不划算,开发意愿也就逐渐不高了。
另外,受限于开发成本、收效较慢,很多中小企业一直未将“新产品开发”当回事,常规产品在前些年中国纺织行业整体成本优势明显之时尚且可行,但现在的人工成本都已经是十年前的三倍了,你还玩拼成本的“老把戏”,无异于自寻死路!
其实,新产品开发这条路并没错,只是前期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本身保密工作等细节没有落实到位才会有此“弊端”。在产能结构性过剩的当下,常规产品的低利润将是常态,而你的产品利润要高,附加值就一定要高,这一点是谁都能做的“市场货”无法满足的,所以近年来要看企业效益,首先得看你在新产品开发上出了多少成绩!而低价策略,只会累死自己、坑死客户。
政企联动,不是“纸上谈兵”
在中国,一个行业想要高速发展,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中国纺织行业这些年的飞速增长一定程度上也是受益于国家对轻工业的重视和支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寸土寸金的深圳,一定程度上也不过是因为当年小平爷爷“在南海画了一个圈”。
但是,政企联动是有前提的,是一个互助的关系链!如果一家纺织企业一味造成污染、逃税漏税、对社会的贡献却是少之又少,政府自然不会支持!而现在国家已将环保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且纺织行业本身产能就过剩,那国家肯定会进行筛选,最终留下一批相对优质、污染少、缴税高的企业,这对一个宏观调控者而言,无可厚非!
纺织企业两极分化将是必然!
对纺织企业而言,国家的政策你改不了,行业的现状你变不了,未来的处境就看你选择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
良性循环:你会在尝试之初倍感煎熬,明明利润低下却要掏出老本去进行企业改革、新产品开发,压力可想而知。但阵痛过后,才能迎来曙光!当你的新产品被市场认可之时,你才能掌握定价权,才能对赊账说“不”,利润情况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企业改革也会越走越顺,而一家后劲十足、产品充满竞争力的纳税大户,无论是政府还是银行,你都是欢迎的对象。
恶性循环:依然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近两年通过偷工减料、动动脑筋还会有点利润,但结局也很明显,这么搞你的利润肯定不高,没钱你更不会去想转型升级,最终不是被关停就是利润低得自己都不想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