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两个时间,一个是‘北京时间’,一个是‘埃塞俄比亚时间’。”日前在唐山举行的非洲四国投资研讨会上,华坚集团总裁特别助理李卫明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建立的分厂已经5年多了。
华坚集团是一家制鞋公司,其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工厂,现有4000多名当地员工,6条生产线,一年出口女鞋240万双,平均利润率10%,2015年的利润有1500万。
李卫明表示,公司进军非洲一大主要原因就是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2002年在江西赣州建设分厂时,劳工成本只占总成本的11%,到现在已经达到33%。
“国际订单价格不管在哪里生产,都是一样的,国内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如果不走出去,我们数十年发展积累的技术、管理客户渠道都会化为乌有。”李卫明说。
非洲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热土。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六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4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200亿美元,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启动时的22倍。
中非发展基金东北非投资部总经理李东伟表示,非洲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技术水平低,但非洲就像30年前的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这是非洲经济开始起飞的信号。“新时期下,在巩固中非传统合作的同时,更要着眼非洲的迫切需求推进产能合作,助力非洲工业化进程,可以说中非之间互有需要,互有优势。”
2014年进军肯尼亚的蓝天国际建设集团董事长张照辉表示,目前全球经济下行,国内优势产能生产相对过剩,加上肯尼亚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的支点,选择肯尼亚发展,符合中国“一带一路”政策。
“我们企业在肯尼亚内罗毕机场对面建立了1.8万平米的中非工业平台,目的是整合国内一些资源,特别是优势产能资源,为国内企业打通来非洲的通道。”张照辉说,自去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后,来联系的国内企业更多了,现在手头就忙着帮4家企业与肯尼亚对接。
“非洲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可以说中非发展阶段前后衔接,产能合作前景广阔。”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部长林舜杰表示,研讨会旨在落实习近平主席去年访非期间提出的“十大合作计划”,推进中非产能合作和项目对接,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
林舜杰表示,中国正在用自己的优势产能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目前,南非、肯尼亚这样的国家比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工业化起点要高,基建等行业的技术标准相应更高,因此中国企业应注重当地的发展需求,从拉动当地工业水平的目的出发,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