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纺织行业调整转型的脚印也在这一年里行之弥深。企业普遍感到,各方面压力不断叠加,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亟须认清现状,找准方向。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理念,明确了新方向,其中不乏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宏观引导和要求。那么,值此“两个五年”即将交会之际,我们应该如何总结中国纺织行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特征和成果,正确认识行业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对于将要到来的“十三五”,纺织人又该如何依靠新动力、把握新方向、实现新创造?就以上问题,《中国纺织报》记者近日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进行了专访。
纺织“十二五”蕴蓄深层质变
1.新常态下行业转型迈出四大步
记者: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回顾这个五年,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变化和主要特点?
王天凯:回顾“十二五”以来的发展,纺织工业最主要的变化是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其特点是发展压力加大、增长动力转换、调整持续深入、运行基本平稳。
具体地说,行业经济增长由中高速向中速逐步减速换挡,多数经济指标由两位数降至个位数,下行趋势与压力明显;与此同时,行业的结构调整、质量效益提升和创新驱动对产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建立跨国产业链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已经显现,体现出行业对新常态的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在转型升级中基本保持了平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这种情况下,您认为这个五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王天凯:“十二五”时期,纺织工业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引导下,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经济运行到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品牌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
规模效益平稳增长。“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预计在9%左右,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长预计为12.0%。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工业系统中均处于较好水平。2015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预计为2920亿美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6.6%,与“十二五”规划目标3000亿美元略有差距。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由2010年的34.1%增长到2014年的37.4%,增长3.3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十二五”以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用纺织品作为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作用进一步发挥,服装、家纺、产业用纤维加工量比重由2010年的51∶29∶20变为46.8∶28.6∶24.6,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10.6%。化纤在全国纤维加工量中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化纤产量占世界的比重提高7.7个百分点;生物基纤维、高性能芳纶等新兴材料的研发和工艺水平取得了新突破,代表了我国化纤制造业和纺织科技的较高水平。纺织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继续推进,中西部地区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比重由2010年的16.8%上升到2015年1~9月的22.2%,其中新疆是新的投资热点。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骨干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周边国家的制造基地,逐步开始向发达国家产业链高端领域发展;国产纺机装备出口增长和全球布局加快,说明我国纺织业的全球化影响力正在提升。
创新驱动得到体现。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多项行业关键技术取得进步并得到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产业链各环节广泛应用。企业重视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取得成效,全行业有17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50项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规模以上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是“十一五”末的3.4倍。品牌创建工作有效推进,全行业品牌意识大幅提高,全产业链品牌体系正在形成,行业性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与品牌价值评价制度初步建立,高速增长的纺织服装电子商务扩大了品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绿色发展取得进展。“十二五”时期,大量节能降耗和减排新技术获得广泛推广应用,棉纺、化纤、印染等各行业都有一批先进技术,在节能节水和减少污染排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百米印染布新鲜水需水量由2.5吨下降到1.8吨以下,水回用率由15%提高到30%以上。再利用纤维年产量达到600万吨,占纤维加工总量比重由2010年的9.6%提高到12%以上。“旧衣零抛弃”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促进了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捡和综合利用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
2.“数字”与“感觉”差异体现调整升级
记者:“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王天凯:“十二五”以来,纺织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扰行业发展和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国内外棉花差价依然较大,国内棉花质量下降,超千万吨的国储棉和进口棉配额管制阻碍棉花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部分行业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设备利用率低,产品库存高,资金周转困难;用工成本持续上升,纺织企业人均工资是越南的2~3倍,孟加拉的5倍以上;科技资源分散尚未形成集成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相对不足,创新型人才仍然缺乏;纺织企业在适应日趋严格的环境治理要求下面临技术、管理和资金压力。
破解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找寻差距,适应市场,转型升级,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各方面提供更为良性的市场环境。
记者:回首这五年,纺织企业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困难,企业一天天在过“紧日子”。而统计数据表明,行业整体规模和效益仍处于平稳增长区间。这种“数字”与“感觉”的差异说明了什么?
王天凯:数字尚可,感觉不好,这恰恰说明纺织行业正在经历着转型升级,企业优胜劣汰,洗牌加剧。对于这一点,总有人在问:这是最好的年代,还是最坏的年代?我的回答是:对于产业提升来讲,偏紧的年代是好的年代。
在偏紧的环境下,差的企业固然洗牌出局,好的企业也要努努力、使使劲,才能取得好的业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正在倒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努力转型升级。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十二五”期间,虽然增速趋缓,但纺织工业整体运行质量得到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企业虽然普遍感受压力较大,但纺织行业多项运行指标增长平稳,增速在全国工业行业中行居前列。1~9月,全国3.8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高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0.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利润总额增长9.4%,分别高于全国工业增速4个和11个百分点。这说明纺织工业经过优胜劣汰、调整升级,资源配置效率和行业运行质量在提高。
3.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当前困难和形势变化
记者:我们注意到,常年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纺织出口在今年预计出现负增长。这是否意味着拉动中国纺织工业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有所变化?您对2015年的行业运行如何预判?有人认为,中国纺织出口优势不在,国际竞争力削弱。对此,您怎么看?
王天凯:“十二五”期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世界经济与贸易增长恢复缓慢,今年行业的出口形势非常严峻。虽然行业整体运行比较稳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和投资的增长表现比较正常,但行业出口出现了持续负增长的局面,1~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下降5.4%,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1.8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降幅又扩大2.5个百分点,且量价齐跌。
这是继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第三次出口负增长。基本成因与国际市场需求不足、欧元和日元大幅贬值、国内产能向外转移带动贸易转移、原料价格走低带动出口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有关。未来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除以上因素外,还将受到全球区域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影响。
对于今年的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在行业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形成的正向对冲下,2015年基本平稳运行的大局不会改变。预计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约6.5%,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约5%,利润总额增长8%左右,但出口负增长基本定局,预计同比下降约5%。
但我认为,据此就判断中国纺织出口优势不在,并对中国纺织工业丧失信心,是不客观、不准确的。
举个例子。回想本世纪之初,我国刚刚加入wto之时,有很多经济学家根据数据测算预言:人民币升值5%,中国纺织业将陷入全面亏损。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为什么?因为,静态的数据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但行业却是动态发展的。中国纺织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释放出巨大的活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再举一个例子。日前我在广东某专业市场调研,看到一家面料企业,仅20多人,每年实现三四亿元销售收入,利润率高达10%~20%。我问,为什么能在趋紧的环境下过得这么好?年轻的老板回答说,坚持设计创新。我问,你不怕他人跟风抄袭吗?他说不怕。别人抄我的,总是比我慢半步;我坚持创新,总是走在前面。
我想,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同时也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年随着全社会创新意识的提升,企业的观念有了积极的变化。如果说十几年前,很多企业都想着“能抄就抄”,而现在,更多的企业想的是“能不抄就不抄”。从这一点我们也再次看到,我国纺织行业正在调整转型中升级。
说回出口,中国纺织行业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优势,资源配置能力逐步提高,部分品牌已走向世界,正在塑造国际竞争的新优势。综合判断,我国纺织品服装保持出口的适度增长还是可能的。此外,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有望营造更加良好的宏观环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的创新热情和勇气,增强企业创新驱动的积极性。
值得强调的是,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大趋势,国内市场增长之快,已成为“十二五”的亮点和主要拉动力。企业对国内市场要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不是需求下降,而是变化加快。这种变化体现在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者消费理念、文化爱好、年龄结构等情况的快速演变,并已形成多元消费层次,企业应及时适应变化,创新营销模式,找到国际竞争新优势。
纺织“十三五”焕发新思维新动力
1.五大理念应成纺织“十三五”谋篇主线
记者: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理念,指出“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十三五”期间,纺织工业的发展该遵循何种新理念?把握何种新方向?
王天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对于纺织工业的“十三五”规划工作来说,要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表现出的速度变化、结构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重要原则,必须将五大理念作为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谋篇布局的主线和导向。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决胜阶段。面临如此巨大的国家和行业的变革,我的理解是:创新发展应该是纺织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是纺织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是纺织强国建设的基本保障和追求目标。
具体来讲,创新发展最重要体现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方向上;协调发展最重要体现在区域结构、企业结构、行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链上下游行业以及大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要体现在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以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上;开放发展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战略,加快产业链在全球的布局,促进出口贸易的优化升级;共享发展要体现行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型,纺织行业继续在促进就业、美化人民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2.“十三五”纺织工业将践行新定位
记者:在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应如何看待中国纺织工业所在的位置?2009年以来我们有此共识:“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在新的历史时期,纺织工业是否需要确立新的产业定位?
王天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纺织工业在经济发展、出口创汇、满足消费、解决就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此,我们一直说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这个定位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对提振行业发展信心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展“十三五”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以来,关于在新时期如何对行业进行新的定位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根据世情和国情,我认为在相当长时期内,纺织工业作为我国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的地位不会变。基于比较成本层面的国际竞争优势正在进一步转换为产业链层面的国际化新优势,体现我国纺织工业结构和布局优化的新特点,面向创造供求和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纺织工业要突出体现科技和时尚融合、终端消费多元化拉动,还要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纺织工业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纺织“十三五”规划中我们提出了一个与过去有所调整的行业定位表述:“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内需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把握“十三五”机遇冲刺纺织强国
记者:据了解,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自2014年年中即已启动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的调研、讨论和编制工作。能否透露,纺织“十三五”的发展将遵循何种基本思路?
王天凯:纺织行业“十三五”规划已经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消费品工业司负责的四个部级规划之一。中纺联受工信部委托,从去年开始着手相关工作。纺织工业“十三五”的基本发展思路是:坚持市场导向、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原则,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利用纺织工业自身良好的产业基础,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创造“互联网+”时代和国际化发展的纺织新优势,成为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实力都不断增加的世界纺织强国。
记者:2012年行业发布了《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设纺织强国的行业发展战略目标。“十三五”结束之际,即是2020年纺织强国建设“达标”之时。那么,强国标准是否会体现在行业“十三五”规划的具体指标中?
王天凯:纺织“十三五”是向“建成纺织强国”这一目标的冲刺和决战期,纺织“十三五”规划目标与纺织强国目标之间的衔接非常重要。《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发布后,经济发展形势和行业外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这种动态变化,预计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强国建设的目标将有所调整。
但值得强调的是,衡量强国目标是否实现不是单个指标能够体现的,而是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四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形成支撑强国发展的产业链与价值链体系,是全面衡量纺织强国是否建成的标志。
近年来,强国建设工作一直在全行业积极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以预见的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深刻变革,纺织工业也将面对崭新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全行业坚定信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纺织强国才会在我们手上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