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的胡阿姨想给自己挑件称心的衣服,发现有点儿难。阿姨的要求听上去不高:颜色亮丽一些,款式新一点儿,价格最好三五百元。但是对路的服装实在不好找,看上眼的动辄1000元以上,价格便宜的款式又太老。
记者多路探访调查也发现,很多大商场紧追青春时尚,中老年专柜早已不见踪影,部分卖中老年服装的商场因为定价高而不受青睐,早市、菜市场、服装批发市场等低端市场成了老年人购买服装的“主战场”。
探商场
老人服装不好找 地点:丰台区新业广场
位于东南三环分钟寺桥外的新业广场,是该区域首座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时尚生活购物中心。今年68岁的贾女士就住在附近。她常来新业广场,兴致却从来不高,因为每次来逛街,不是陪儿女购物,就是陪孙子玩乐,自己在这儿根本买不到称心的衣服。
“这个商场的前身是个家居建材大卖场,4年前要变成购物中心的时候,我还挺期待的,可开起来才发现,人家就没打算吸引老年顾客”,贾女士带着记者走了一圈,商场一层以服装、鞋为主,还有零星的餐饮、化妆品、珠宝以及数码产品。二层南通道两侧基本上都是餐饮,东西通道和北通道分布着不少服装品牌,不过都是以儿童品牌为主,间或有几家文艺范儿的服装小众品牌。走遍整个商场上下两层,基本没有看到老年服装。“你说我有啥可逛的?”
老人嫌贵不愿买
地点:华联商厦石景山店
在华联商厦石景山店,记者发现这里的二层女装部有几家品牌还比较适合中老年女性。不过当记者询问是否有专门的“中老年服装”柜台或者商区时,不少售货员都对记者的这个提法感到不解:“现在很多衣服中老年人都能穿,已经很久没有特别强调年龄区分了,而且很多中老年人一辈子节俭惯了,衣服价格超过一两百元都很难接受,要专门开个‘中老年服装区’,估计根本就没人买。”
记者在女装部逛了逛发现,虽说大部分商户都在打折,但折后的衣服价格基本也在四五百元以上,有的呢子大衣更是要千儿八百,“现在最好做的就是年轻女人和孩子的生意,中老年人都很朴素,有的看着衣服满意,但转了两圈还是不忍心下手”,一位专柜售货员告诉记者,“老人自己逛的,能掏钱买衣服的真不多,但如果是儿女陪着一块儿来的,一般能卖出去两三件,现在中老年服装的生意真不好做。”
而在万达广场的万千百货,记者发现,这里同样没有“中老年服装”专柜,不过二层区域有一部分适合中老年女性的服装,价格也更加高端,基本一件单衣打过5折后还要四五百元,不少柜台都是试穿的人多,购买的人少。
探市场
批发市场号码全
地点:大红门服装商贸城
刘女士退休前是一名教师,至少5年前,拿着几千元退休费的她还经常逛逛大商场,可这些年她渐渐发现,商场里的衣服越来越贵,一件薄风衣动辄也要一两千元。现在她逛得最多的地方,竟然变成了服装批发市场和早市,在那里,一条裤子只要三五十元,一件棉衣也不过百八十,而且加肥加大,号码齐全。
周末早7时左右,记者跟着刘女士来到大红门服装商贸城,熟门熟路的她直接把记者带到了4层中老年服装区。“这里是早市,10点就关门了,所以看准了就要果断买。”很显然,她已经成了这里的常客。放眼望去,在这个批发市场里,和刘女士一样的老同志还真不少,他们穿插行走在批发者的小推车和大包裹中,挑拣着甩货筐里10元一条的打底裤,15元一件的长袖秋衣,因为人流混杂,这里的空气并不通畅,但老人们并不在乎,逛得乐此不疲。
菜场里面图便宜
地点:方庄市场
方庄市场位于芳古路,是方庄地区最大的菜市场,也是比较集中的综合市场,整个二层都是卖服装等商品的。从方庄市场北侧扶梯上二层,迎面就是一个商铺的招牌:老年加肥加大。走进去一看,里面的服装确实以中老年为主,一件比较随身的夹棉外罩,价格为150元。在这里,即使体型偏胖的老人,也能找到适合的服装。比如裤子,大多是松紧带裤腰的,即使是传统裤腰的,二尺八九裤腰的裤子挑选余地也很大。
虽然没有明确打出招牌,但在整个二层林立的铺位中,大概有六七家商铺都是以中老年为目标群体的。“生意还行,你刚进来,才走一拨人,站得满满的”,一位摊主边整理衣服边说,走货量一直比较平稳,“老年人买衣服,不像你们年轻人爱上网,他们还是相信自己试穿的。”
声音
商家:“卖老年服装挣不了几个钱”
“老年人有几个舍得花钱的?”大红门服装商贸城的批发户小张用一句话就解释了老年服装的销售现状。小张在这里干了近10年,以前来他这里批发老年服装的还有商场的商户,可这些年绝大部分都是网店店主或者市场摊贩。“老年人节俭,一年到头也买不了几身衣服,而且定价还不能高,但房租在涨啊,卖老年服装根本挣不了几个钱,好多人就不干了。”
一位商场管理者也表示,中老年人是非常“精明”的消费群体,他们要求服装要价格公道,质量要好,款式要新。虽然中老年服装还有市场需求,但销路有限,老人很少会冲动消费,而且服装穿着周期长,一件衣服可以穿好几年,同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大相径庭。现在商场都在打造时尚特色,年轻消费者才是目标人群,因此也就渐渐放弃了中老年服装。
老年人:“我们也有消费能力”
“虽然年岁大了、体形发福,但我们对买衣服还是挺讲究的”,现在还在老年合唱团唱歌的张阿姨说,我们很注重形象,也有消费能力,就是找到一家称心如意的服装店太难。她告诉记者,每当换季时节,自己就要去服装商场添置衣物,可每次买衣服都得花上半天甚至更长时间,“商场老年服装专柜太少,而且大部分服装的尺码都是比照着年轻人的身形,没有考虑多数老年人的‘枣核’体形。”
支招
让更多服装企业参与定制
业内人士称,大部分商场为显示本身时尚的整体空气,在服装陈列上都淡化了年龄概念,不设中老年服装专柜,而是多以服装功能来划分购物区,比如男装或女装、运动休闲类服装等。
另外,老年人消费非常理性,对购买服装没有冲动,“不热销,经营者自然就少”,这个行业看似潜力巨大,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赚钱,因此很少有生意人介入到这个行业。
“企业要根据老年人的身材来做服装,满足市场需求,比如型号、地域、消费心理等”,专家认为,目前多数老年服装企业定位在中低端市场,这显然引不起经营和购买的兴趣。他建议,更多服装企业应参与定制,建立定制渠道,树立品牌,从而牵动中老年人的消费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