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原本是产棉大县,棉花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到国内外棉花价格冲击,加上中间商的干扰,企业自行去新疆采购棉花或者自行建轧花厂加工棉花,造成河南新野的地产棉价格大幅波动,当地农民种植棉花积极性降低,企业只得从新疆去采购棉花,成本明显加大。
此外,企业并没有融入到全球大市场的竞争环境中,只顾赚眼前的利润,忽视技术的更新与企业转型升级。淘汰的企业往往是产品档次低下,设备陈旧,没有人才,缺乏核心技术经营,高能耗,劳动生产率低,用工高的企业。其次,新野地区没有像浙江绍兴,江苏常熟、吴江,广东新塘这样世界“百亿”级别特色名镇及服装产业集群,千亿级产业基地与专业市场,逐渐失去中小纺织企业乃以生存的环境及基础。
纺织寒冬未必完全是坏事,让市场自然淘汰落后产能与不达标企业进行洗牌。国家对未来企业经营政策强调绿色生态,限制不良企业的无序发展,例如苏州市加快向绿色经济转型步伐,实施“关闭不达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生态环境”专项行动计划,关闭和淘汰企业不少于2000家。业内的人士说到,这样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是顺应市场发展,落后企业,无论是处于什么原因,本就该被淘汰。
经常会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寿命为何不长,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但非常明确的是,企业必须要静下心好好面对市场,弄清企业竞争的目的、目标、方法、手段、措施、竞争对象,思考如何引领市场、抢占市场,弄清楚与国内外同行的差距。
除了企业要对自身的定位做认真调研外,我国的主管部门也应对国内的成千上万家中小型棉纺织企业做调研,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内部装备、产品、管理,企业主的资质、诚信,社会责任等,了解我国中小型纺企的发展状况。那些缺乏创新动力,没有忧患意识,长期做常规产品的企业,往往只能适应顺风的市场,稍有波动就不堪一击,最后,只能接受市场的惩罚。
企业能够生存下来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对市场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快速反应市场变化,产品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常态。这些企业非常重视技术改造,而改造的目的也非常明确,为了抢占市场,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效益好的纯棉生产厂,均少不了赛络纺、紧密纺或者二者结合型产品。中小型的私企,也开始追求高性能可靠的现代化自动化智能设备。例如福建长乐的天河、亚新等中等规模企业均进口全自动自动络筒机,全自动托盘式1人可看5台,5万锭规模连打包仅需5个人,比纱库式1人看1台减少了用工。企业在做产品时更加注重品质与结构的创新,选用优等品级原料(粘胶),不随意搭用影响质量的原料,创新纱线结构。例如同样的纯涤纶线,在捻度上设计非常规捻度,用于工业高速缝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