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语录
“有企业关停倒闭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的正常现象,个别行业的洗牌,并不能说明制造业整体遭遇危机,东莞依然是投资创业沃土。”
2008年金融危机后,几乎经济稍有风吹草动,外界的目光都会聚向东莞,东莞企业倒闭等言论不绝于耳。东莞制造业几乎成为考察实体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市长袁宝成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用翔实的数据表明,东莞依然是投资创业沃土,“东莞制造”依然是响亮品牌。
未来十年我们招商引资的步伐只会更快更稳。所以对于“东莞制造2025”的目标,我们是充分考虑并且也有更多预期的。
科技创新领域,外界印象和我们实际状况的反差,可以分两方面看:一方面,东莞的新发展新成就还期待大家更多关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在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预期效果之间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施展拳脚。
东莞的劳动力“洼地”效应已逐渐消退,与周边中心城市相比,东莞无论是在人才总量、高端人才数量,还是城市吸引人才的配套环境上,都存在差距。
东莞没有掉入城市发展陷阱,但是要避免掉入。我们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刻保持清醒状态。
谈企业发展
有企业关停倒闭是正常现象
记者: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关于东莞企业倒闭潮的言论出现。有人甚至提出,春节前在微软工厂之后,东莞有上百家企业倒闭。还有人认为东莞正在失去对新项目的吸引力。您如何评价这些观点?
袁宝成:近段时间确实有些关于东莞企业倒闭的言论出现。但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些企业大多都是智能手机或其设备部件的生产商,比如诺基亚、万士达等。近几年全球智能手机产业发展非常快,企业竞争也非常激烈,诺基亚、万士达等由于其母公司经营状况不理想,而关停在东莞设立的工厂,这是正常的现象。
东莞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基地之一。有市场调研机构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11.67亿部,其中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就达到了4亿5千多万部,约占全球出货量的40%。而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2.3亿部,约占全国半壁江山,约占全球的17.7%。其中,华为终端、步步高、宇龙通信、欧珀移动等4家大型手机生产企业工业增加值159.5亿元,增长126.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3.7个百分点。
我想说明的是,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有企业关停倒闭是激烈竞争中的正常现象,个别行业的洗牌,并不能说明制造业整体遭遇危机。
这几年东莞招商引资势头也是良好的。2012年至今,全市引进投资额过亿美元和超6亿元人民币,增资扩产超2亿元人民币的重大项目共170多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目前,海斯坦普、高伟光学等35个项目正式投产或部分投产,100多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当中,对全市生产总值、工业、出口、投资等的增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并将对东莞未来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近三年的统计,东莞增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占全市利用外资的比重分别达70.1%、76.4%和67.6%,新引进项目占三成左右,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已经成为东莞招商引资的主要来源。这一现象反映出在东莞投资的企业实现了很好的发展,对东莞的营商环境给予了充分认可,加快发展的信心切实增强,正在不断拓展业务和生产。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东莞依然是投资创业沃土。
谈东莞制造
对工业产值2万亿目标充满信心
记者:今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关注东莞制造,有评论称此举抓住了东莞发展的核心,请问目前东莞制造水平在国内乃至国际处于什么水平?实施“东莞制造2025”的现实考虑、存在问题及具体思路?
袁宝成:制造业始终在东莞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78年我们的工业产值是4.2亿元,而2014年已经超过1万亿元,增长了2500多倍,占到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东莞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三的土地,创造了超过全国百分之一的工业总产值,智能手机、电子元器件以及服装、鞋帽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畅销世界各地,“东莞制造”成为响亮的品牌。同时,大量的商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都是伴随制造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如果没有制造业的支撑,将难以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继2013年和2014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聚焦减轻企业负担和扶持实体经济后,今年将市政府一号文主题定为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进一步凸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
这是东莞贯彻国家和省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正在抓紧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着力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上个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总抓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东莞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将有效对接国家战略,深入贯彻省的部署要求,更好地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
这也是东莞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举措。近年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催生出新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深刻改变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美国、德国等工业强国纷纷提出“再工业化”、“工业4.0”等战略。东莞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将加快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力争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这还是东莞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东莞制造业虽然规模较大,但主要位于价值链中低端,存在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薄弱、产品利润较低等问题,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转换增长动力迫在眉睫。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意在集中资源力量,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变,力争将东莞打造成为中国制造样板城市。
我想补充一个数据。“东莞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工业产值达到2万亿元的目标。我们2014年已经超过一万亿元,如果我们这几年来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都能落地投产释放产能,就将形成超万亿元的产值。未来十年我们招商引资的步伐只会更快更稳。所以对于“东莞制造2025”的目标,我们是充分考虑并且也有更多预期的。
谈国际合作
东莞将与英国合作建低碳产业园
记者:东莞在注重引进大企业大项目的同时,如何发挥中小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袁宝成:过去东莞“满天星星,独缺明月”,现在我们希望“星月同辉”,月亮要有,星星也要有。其实一个大企业背后肯定集中一批中小企业,大企业的带动能力是很强的,产业链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一座城市一定时期是需要引进一批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因为中小企业也是“百花齐放”中的一朵花,如果少了这种花,创新链是不完整的,产业链也是不完整的,不可偏废。
东莞在重点抓大企业的同时,一定不会不理中小企业,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首先,要给中小企业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比如说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其次,在金融领域为中小企业融资等提供支持。最后,在政府审批等多方面,能支持就要给予支持。
记者:继中以产业园之后,今年东莞又提出建设中英产业园。这种国际合作方式对东莞产业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袁宝成:国际合作是个大课题。中以产业园是和以色列合作为主的。今年我们提出建设中英低碳产业园,我们也和英国的议会、环境保护部门都有接触。英国过去也曾污染严重,当年伦敦被称为“雾都”,还有泰晤士河污染非常严重。
但现在“雾都”无雾,泰晤士河不黑。他们在这一领域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和较高的技术水平。
东莞建设中英低碳产业园是为了引进英国低碳处理技术、低碳处理人才以及低碳环保的培训教育。东莞要与爱丁堡大学合作,将英国环境保护领域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引进到东莞来。如果东莞发展好了,我们也愿意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支持,包括技术输出。
谈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还有很大空间施展拳脚
记者:在东莞刚提出的“三个走在前列”中,创新驱动居首。近年来,东莞在发明专利、人才引进等领域数据都比较好看,但给外界的印象是,东莞依然是缺乏科技创新的城市。您如何看待这一反差?
袁宝成: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东莞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近年来围绕打造创新型经济强市的目标,大力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做了大量的工作,事实上也取得了比较扎实的成效,全市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2014年全市R&D经费支出增长12%,占GDP比重2.1%,连续六年提升。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省第三。去年东莞在《福布斯》中文杂志大陆创新能力最强城市的评比中名列第11位。
近年来,东莞在创新驱动领域主要抓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政府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从2011年起,东莞每年安排20亿元、连续5年投入100亿元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同时,调整完善原有政策,形成了新一轮“科技东莞”(1+5+8)政策体系,涵盖了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型企业培育、专利促进等方面。
二是激发企业发挥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东莞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通过财政补助、典型带动、宣传发动等手段,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决策者、研发技改的投入者、成果应用转化的主导者。目前全市已有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近900家,居全省第3位。许多企业由过去单纯依靠要素驱动转变为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来发展。
三是大力引进新型研发机构、省创新团队等创新资源。针对东莞企业众多、市场化程度高、产业配套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空间大,但高校科研院所不多、科研基础条件薄弱、创新型人才匮乏的实际,大力招引国内外一流大学的优质科研资源和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大学创新城,引进了北大、清华等24家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引进了省创新科研团队22个,总量占全省近1/4,居全省第三位。
四是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我们改变以往相对简单地由财政直接补贴企业科技项目的做法,更多地采用间接撬动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的方式,引导更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2013年我们联合深创投集团和4家民营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了总规模20亿元的产业升级转型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014年又设立了针对科技银行的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贷款贴息资金,以及针对创业投资机构的风险补助资金等,推动其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融资。
五是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周等科技交流合作平台。我们连续10年每年举办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加强与国内外科技前沿的交流合作。同时,着力抓好科技引进消化再吸收,与以色列共建水处理产业园,与台湾共建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与英国探索共建低碳产业园。
我想,外界印象和我们实际状况的反差,可以分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东莞的新发展新成就还期待大家更多关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在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预期效果之间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施展拳脚。未来,东莞将继续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水平,增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谈人才引进
探索实行企业自评人才入户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东莞近年来在人才引进上的举措和成效,今年有何进一步举措?
袁宝成:人才是第一资源,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一个城市的未来。近年来,东莞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举措,引进了一大批人才。目前,全市共有人才12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5.5万人,高级职称者3.6万人,包括中央“千人计划”专家13名、省创新科研团队22个。
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减,东莞早期在“孔雀东南飞”背景下形成的劳动力“洼地”效应已逐渐消退,以前是“找工难”,现在演变成了“招工难”,而且与周边中心城市相比,东莞无论是在人才总量、高端人才数量,还是城市吸引人才的配套环境上,都存在差距。
东莞将把人才引进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放宽人才入户限制,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探索实行企业自评人才入户,完善城市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供给,努力营造人才进得来、留得下、用得好的最佳环境。尤其是在“银色人才”方面,一些已退休的专家、学者有时间,工作经验、能力也很丰富,我们计划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把这部分人才吸引过来东莞,让他们充分发挥余热、服务东莞。
谈城市发展
要避免掉入城市发展陷阱
记者:您提出了“城市发展陷阱”的概念,您认为东莞走出这一陷阱的标志或者说指标有哪些?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袁宝成: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中等收入陷阱,是说人均生产总值4000美元左右是个坎,在这个阶段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容易集中爆发,一个城市如果不能妥善应对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际上还有种说法,超过10000美元就意味着度过了中等收入陷阱。东莞的人均生产总值早已超过了4000美元,2014年突破11000美元,但仍然面临着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双重压力。因此,我将中等收入陷阱引申为城市发展陷阱,即一座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有的发展红利就会逐步消减甚至消失,面临着掉入陷阱的危险,城市发展有可能停滞甚至倒退。
我认为,城市发展陷阱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产业低端化与空心化。东莞早期工业化基础薄弱,缺乏资金,缺乏技术,缺乏市场渠道,只能靠大量引入外资,借助国际资本实现快速的工业化。这毫无疑问会带来城市的快速繁荣,但也可能从一开始就埋下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弊端。一方面,引进的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另一方面,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逐利而居的产业资本又会寻求搬迁到成本更低的地区,伴随梯度转移而来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令人警惕。一座城市不能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更不能让产业、企业成为漂浮的“浮萍”,因为成本一时的变化而随便漂走。
二是大量新移民的管理与服务难题。全市原住居民只有180多万,但整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00万,是全国新移民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劳动力与国际资本的结合,使得城市经济迸发出令人惊讶的活力,但也给城市服务与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一旦处理不好,就容易产生治安混乱、群体矛盾、贫民窟等问题。
三是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病”。快速的工业化,往往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在此过程中,东莞与不少城市一样,遇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环境恶化等“大城市病”。
四是工业化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与破坏。纵观全球发展历史,基本上老的工业城市都经历了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东莞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同样面临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瓶颈等一系列问题。
以上这些“城市发展陷阱”不是一天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各类问题也在逐步积累,如果不及时化解,就可能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
我想说明的是,东莞现在并没有掉入城市发展陷阱。但是要避免掉入。如果做得不好很容易陷进去,陷进去再走出来会很辛苦。我们不想陷进去,做了大量的工作。
要避免掉入陷阱,从根本上还是要靠创新,要靠科技创新、企业创新,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
我想特别强调一个观点,创新也好,陷阱也好,都永远在路上。你这几年发展好了,随着社会发展,如果你不注意创新,你会掉入新的陷阱里去。所以创新永远在路上,克服陷阱的产生永远在路上。
我相信再过几年,东莞现在引进的一批重大项目投产,国内国际形势好转,一定会过几年好日子。但是我们作为政府,如果我们不紧张,躺在现有成果上坐吃山空,肯定又遇到新的问题。例如美国底特律,曾经非常发达,后来出现城市破产。东莞可不能干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刻保持清醒状态。
记者:东莞新型城镇化试点备受关注,能否透露此项工作的最新进展?在“一中心四组团”中,银瓶新区和长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进展如何?
袁宝成:东莞是国家确定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之一。去年年底,东莞召开了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东莞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目标,“一中心四组团”的城市格局版图,以及40项具体工作措施。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当中,城乡土地生态利用制度综合改革、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14份配套实施方案正陆续出台实施。
作为东北组团核心区域的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拟打造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华南智造产业科技高地,广东合作开发创新基地、东莞东部生态智慧新城,现已初步完成总体规划编制,通过了专家评审,正在报批当中,同时东莞还在积极向省争取将其升格为省级新区。长安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目前也已经编制完成,与长安镇的“统筹合一”已经启动,填海准备工作、成立新区控股公司等工作正在推进当中。(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