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工业经济新常态、新变化呈现出4个特点:第一,工业增加值增速处在换挡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这和我国的GDP增长一样。第二,工业处在调整转型的过渡期。第三,工业经济要大力提质、增效。第四,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呈现差异化发展。
针对这些特点,企业如何适应?又怎样通过创新增强自己的活力和动力?
我认为,企业应该寻求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和内在的活力。
首先,要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国际环境带来的双重压力和挑战,企业家应该尽快转变观念,增强创新的动力。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着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革。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生物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制造业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悄然兴起。对照国际的新变化、新策略,2020年我们要实现基本工业化,要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同时,也要下工夫淘汰、化解过剩产能。
其次,创新投资理念、控制投资合理增长,大力调整投资结构,规范企业的投资行为。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发展企业内涵,技术改造是内涵发展的战略措施,不是权宜之计。希望企业集中自有资金,争取国家和地方的支持,吸引社会投资和银行贷款,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技术装备,针对生产经营环境中的瓶颈和短板,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善技术经济要素指标,提升智能化、数字化的制造水平,变革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提高资产质量和赢利能力。
再次,重塑和再造“降本增效”的观念,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近10年,我国劳动力成本增长了2.7倍,形势确实严峻。企业应该重塑和再造建立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生产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这5个创新基础上的低成本战略。通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用装备技术代替人工。不能再依靠廉价劳动力、繁重的体力劳动换取企业的利润。富余劳动力的产生不是坏事,可以增强竞争意识,增强员工提高素质的动力,通过转岗培训,为企业开发新业务提供人力资源。
最后,产学研用相结合,要在“用”字上下功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创新成果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我们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将产学研用相结合。大中型骨干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技术中心和研发团队,中小企业力争做到专、精、特、新,攻破生产营销中的技术难关,再由骨干企业组成产业联盟,进行行业攻关,企业还要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的科技专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