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印染业的污染治理将有法可依
“河南并不是纺织印染产业大省,不过,印染‘国标’的出台还是对河南中小印染企业加强了环保约束。”1月20日,河南纺织产业资深人士李秀明向记者表示。
他所指的“国标”是,即将出台的《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月20日,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秘书长林琳表示,正在制定的《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基本完成编制工作,2015年可印发实施。
据了解,对于纺织印染废气而言,很多企业目前还没有意识到废气排放的严重性。由于监测技术不完善,废气排放的控制也一直得不到重视,很多企业只能参考《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标准来控制废气排放,这一次,国家要科学地控制纺织印染废气就需要专门针对纺织印染行业制定相关排放标准。
李秀明介绍,纺织染整环节是工业废气的重灾区。2008年,我国纺织印染行业VOCs(挥发性有机气体)排放量分担率为8.8%,占工业过程VOCs排放的30%以上。VOCs与PM2.5二次气溶胶形成有直接关系,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国标的缺席一直使相关治理缺乏依据。
“‘国标’的出台,弥补了治理标准,也将纺织印染行业的污染治理纳入到了法治的轨道。”
“纺织废气排放比废水更为隐蔽,也更难监管,由于缺乏专门的、针对性的标准,大量纺织废气基本直接经由排气筒或者以无组织形式逸散至大气中。”洛阳偃师一家印染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将出台“国标”,但这位负责人也难言乐观。
“这是迫在眉睫的课题。”李秀明表示。一个完整、全新的标准体系亟待建立,唯有出台国家强制性政策,才能为纺织工业今后的发展提供成长空间,特别是以出口贸易为主的纺织产业来说,有标准就要执行,有执行便能打破国际新一轮的“绿色壁垒”。同样,对于国内纺织产业的成长来说,也是必须补足的功课。
废气排放标准出台后,在标准强有力的约束下,纺织企业势必要加大废气治理技术研发,改进相关生产装备和工艺,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上述人士指出,随着标准的出台,印染企业预计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环保压力,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中小企业或将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面临成长难题的豫企也要转型升级
在国内宏观经济的再平衡过程中,纺织产业去标杆化也在进行中,对于印染行业来说,国家在2015年推出纺织印染工业废气的治理标准,除了环保压力原因之外,也有通过政策之手推动行业整合之意。
“河南印染企业不多,大多布局在县市级城市,印染产业不是河南发展纺织产业的重点。”李秀明介绍。
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河南有30余家印染企业,大多分布在洛阳偃师、安阳、新乡、信阳等地。这些印染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而且生产工艺落后。“可以说,有的生产工艺到了淘汰的边缘。只能染整一些低端布料。”
上述偃师印染企业负责人介绍:“偃师的印染企业都在乡镇,规模很小,这里有印染发展的传统。”
河南作为传统棉纺产业大省,产业布局集中在产业链原材料加工一端,并没有对产业链下游布局,虽处于行业低端,但河南纺织产业并没有受到污染影响。
“河南在规划十二五纺织产业中,对于是否激励市场发展印染产业,省里的态度一直很谨慎,有人主张上马,补缺河南产业短板,有人则认为不能发展带污染的GDP。最终的折中提法是‘适度发展印染产业’。”
据了解,河南有多家服装企业看到了印染环节的前景,在周口扶沟县联合投资一家规模较大的印染企业,可是由于资源配置不到位,一直处于开工难的状态。
“现在集中在县市级的印染中小企业,要面对新的《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大环保治理的要求:促使纺织企业进行废气污染治理,引导企业进行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有效地控制印染行业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改善局部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
在纺织行业过剩的背景之下,政府通过出台更高环保标准的政策,也可以看作是对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对于传统纺织产业来说,也是中国传统的出口优势产业,要想在未来的全球行业竞争格局中,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话语权,只有提升行业的绿色成长空间。
“‘国标’的出台,对于河南印染这一弱势产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课题,从行业来说,将面临更大的成长难题,不过,从个体来说,也是一个转型升级成长的过程,可以说,企业要么凤凰涅槃,要么退出市场。”上述人士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