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各地秋茧收购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蚕茧价格又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由于蚕桑涉及种植业、养殖业、茧丝绸行业,产业链长,每一个环节的变动都会影响蚕茧价格,并直接影响农民的收益。因此,蚕茧价格的高低不但决定着蚕农蚕茧产量的多少,也决定着蚕茧经营加工企业的发展和生存。
以江苏省为例,进入10月份后,秋茧陆续开秤收购,从价格来看,今年收购价同比下降一成以上。市场人士分析称,原因主要是终端消费持续低迷,丝绸制品等消费量明显下降。除了市场需求减弱这一主要因素外,无疑目前蚕茧收购机制不规范,市场化程度低,农、工、贸利益长期分割,也使得蚕茧的优质优价得不到体现。
那么如何公正规范市场行为,实现农、企双方的互惠共赢呢?很多蚕茧生产地的政府、企业等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记者通过分析三个实例,以期能为蚕茧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参考。
实例一:蚕茧交易议价新机制
今年,山西阳城启动蚕茧交易议价新机制,启动的蚕茧交易议价新机制,使蚕茧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吻合,蚕农第一次与市场联系起来得到了实惠。
为了蚕农企业两利双赢,保护蚕桑产业,今年,阳城县政府在出台每公斤优质茧补助蚕农4元的扶持政策的同时,探索实行议价机制。由阳城县商务局牵头搭建一个平台,组织物价、蚕桑中心、全县蚕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蚕农代表和企业代表在一起,以商议的方式确定价格。
阳城今年分春夏秋三季进行了三次议价。春茧收购时,蚕农提出每公斤46元,企业提出的价格是36元,双方讨价还价,以43.2元的价格成交。夏茧(早秋茧)收购时,蚕农价格从40元降到34元,企业方从28元升到30元,未能成交。最后由蚕桑合作社以34元价格收购,后转交给一家企业烘干、利用。秋茧收购时针对夏茧的波折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了竞价方式。卖方暗标的,本地三家企业各自独立报价,还吸收县外企业参加。议价程序:蚕桑联合社拟定基准价,各企业采用书面形式报价,最高报价达到和超过基准价,或低于基准价但低幅在5%以内的,以最高报价作为成交价。
成效:据了解,今年蚕茧总收入达1.55亿元,人均收入达2700多元,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采取议价新机制后,山西阳城县蚕茧定点收购,以质论价,渠道统一,小商小贩无空可钻。很多商家表示,今年“毛脚茧”不见了,收购的全是高质量的“化蛹茧”,将大大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和生丝的品质。
实例二:公司+共育户连农户经营机制
当丝绸行业大滑坡时,四川绵阳天虹丝绸公司积极探索建立了公司+共育户连农户产业化经营机制,大力发展高标准蚕桑基地,提高蚕业科技水平,使蚕茧质量、农民养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蚕茧收购市场井然有序,涪城被誉为四川的精品蚕桑基地。
在公司+共育户连农户经营新机制下,企业和农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在蚕茧收购和经营方面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依靠科技提高蚕茧质量,而不是采取压级压价、"杀鸡取卵"的办法来获取超额利润。在行情不好时,通过加强管理,降低费用,保护价收购,保护农民利益,稳住蚕桑基地。同时,共育户不仅要为农民共育小蚕,还要指导他所负责的养蚕农户技术。公司根据共育户的共育质量,农民单产高低,交售的蚕茧数量给共育户结算费用。
成效:在公司+共育户连农户新型组织结构和利益机制下,公司是龙头,虽然为基地建设和服务买了单,但收到了优质蚕茧;共育户发挥了连接农户的关键作用,为农民养商品蚕得到了实惠;农民依靠公司,生产有了保障,养蚕单产质量高,收入稳定。这种模式使企业和农民建立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生产保障机制,蚕茧优质、高产,农民高收、企业高效,实现了企业和农民双赢。
实例三:组合售茧公检计价
2014年,四川南充市纤检所与当地政府和积极配合,开展了“组合售茧公检计价”试点工作。
南充市纤检所根据当地桑蚕茧生产交易的特点,探索实践组合售茧公检计价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一是在饲养方面,实现统一发放蚕种,统一实行小蚕共育,统一时间发放农户养殖;统一实行标准养殖,派技术人员统一为养蚕户提供必需的科学技术指导;二是在收购方面,受检企业纱协助当地政府共同维护好试点区域内售茧秩序,防止试点区域内与试点区域外相互抢茧,影响试点区域内蚕茧质量;试点区域内以村为单位,技术人员指导蚕农同一时间采摘,鲜茧实行分类,同一时间组合售茧;以仪评方式收购桑蚕鲜茧,确定收购价格;在区域内售茧杜绝毛脚茧、吐丝茧、过潮茧,实行分类售茧;三是检验方面,南充市纤检所按公证检验规程严格抽样,实施公证检验,及时出具公证检验证书;四是质量奖励方面,受检企业依据公证检验证书结果的质量状况,结合当前市场该质量等级干茧实际价格,对参加组合售茧的蚕农给予奖励。
成效:南充市蚕茧质量稳步提高,增加蚕农的收入。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晚秋茧单产、产茧量、收购价格、单张收入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比2013年晚秋茧,每张单产34.13公斤,增加2.16公斤,收购茧量4982.3公斤,提高492.5公斤,每公斤收购价格30.60元,提高3.26元。通过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宣传,好茧和差茧的收购价差拉大了,使得优质优价,劣质低价的质量政策得以体现,并激发了蚕农养好蚕、卖好茧的积极性。
在以上的三种模式中,各地的蚕茧机构和企业通过规范蚕茧收购秩序、打造高标准蚕桑基地、稳定蚕茧价格等手段,保护了蚕农的利益并提高了蚕茧质量,也使得蚕农和企业实现了共赢。但是,确保桑蚕生产和稳定市场秩序,仅凭某种方式或靠某个机构、企业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以山西阳城为例,山西农业大学组织部副部长郭建平表示,阳城县蚕茧交易议价新机制这种探索性的做法值得肯定和借鉴。但要想进一步提升桑蚕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农、企双方的互惠共赢,还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市场监管办法;进一步完善蚕桑产品议价有形市场;加强农户与合作社、企业的合作,并建设桑蚕专业交易市场。因此,在蚕茧市场中,要稳定蚕茧价格并确保供需双方的利益,还需要各方采取多种手段共同努力,在市场说了算的同时抵御潜在的市场风险,实现蚕桑产业持续发展。